杨铭脸色凝重道:「征调民夫的事情,就不要再议了,太子那边已经定下了,现在大家议个方案出来,看看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少百姓伤亡。」

    既然有了主题,那么大家也就有了方向。

    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

    事情,还是需要大家伙儿一起商议的。

    两个时辰后,大概议了一个草桉。

    ….

    一,要解决粮食问题,杨铭需要和太子及民部交涉,各地官仓要适当的多拨一些粮食,保障劳工们的吃饭问题,人人吃饱几乎不太可能,但总不能老饿肚子。

    大隋现在的粮食,是非常富裕的,当然,是官仓富裕,老百姓不富裕,这么大的工程,官仓肯定得开,不然根本保障不了供应,但是供应多少,就需要争取了。

    二、饮水问题,长平郡一带的水源,只怕供应不了,所以就需要河东官府帮忙,征调水车保障民夫饮水,当然了,也需要长平郡自己解决一部分,比如多开凿一些深井,开挖一些饮水渠,还有蓄水池用于积蓄雨水。

    五十万人吃喝,能把山吃空,水喝断,大隋可没有那么多饮水工程,老百姓吃水,一

    靠周边水源,二靠雨水。

    三,以畜力替代一部分人力,主要体现在运输方面,这就需要大量征调骡马,元文都他们的意思,每二十家出一骡驴,每三十家出一牛。

    骡驴牛,都是需要老百姓自己想办法解决,或是凑钱买,这尼玛的,不赚钱还得往里搭钱。

    既然是买,从哪买呢,当然是地主商人,豪门贵族。

    杨铭针对这一点,略作修改,改为由地主和贵族们提供骡驴牛,这样一来,杨铭就会得罪很多人,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四,从民间招募大量懂得医术的医者,但凡懂点皮毛,都要招募,

    杨铭还专门点名一个叫孙思邈的人,让这个人负责主持,太医署那边,出几个医生学医的生员做为孙思邈的副手,负责长平郡劳工的医疗卫生服务。

    这一点,颇让元文都等人感到惊讶,他们没想到,杨铭堂堂亲王,竟然这么在乎劳工的命。

    杜如晦年轻,没有被官场污染,又是读圣贤书的,所以他眼下对杨铭,是发自内心的敬服,他觉得杨铭跟他一样,都是遵循圣人之道的。

    至于孙思邈,被后世尊称为药王,开皇初年,担任过国子监博士,但后来称病隐退终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