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书阁

    裴矩这个人,干了二十多年杨坚的贴身秘书,知道的秘辛实在是太多了。

    这种人其实非常危险,一个搞不好,很容易会被皇帝带走。

    意思就是,皇帝临死前,很大可能会把他带上,好让他永远闭上嘴。

    既然是给皇帝当秘书,又是管着专门草拟、颁发圣旨的内史省,没见过传国玉玺是不可能的。

    虽然传国玉玺轻易不会用,但是杨坚还真就用过一回。

    开皇十五年,杨坚设坛祭祀泰山,就用了传国玉玺。

    不是封禅泰山,他没有举行封禅大典,只是名义上出了一篇封禅祭文,所以后世封禅泰山的皇帝名单,有的把他算进去了,有的没算进去。

    事实上,开皇十年,百官便纷纷上请,请杨坚封禅泰山,当杨坚当时拒绝了,理由是“朕德薄”。

    谦虚了,实在是太谦虚了。

    按司马迁《史记·封禅书》,以及班固《白虎通义》中的说法,帝王封禅泰山需要两个必备条件:

    一: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也就是说,你当皇帝的时候,天下乃太平盛世,这是最基本的。

    二: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也就是说,你是开创江山的开国皇帝,天下是你打下来的。

    这两个条件,杨坚都具备了,首先有开皇之治,大隋目前的兴盛,是空前的,不夸张的说,前面真没有比得过大隋的。

    再者,杨坚是开国皇帝,最关键的是,他是结束华夏三百年分裂,再次实现了大一统的皇帝,只凭这一点,封禅泰山,绰绰有余。

    但他就是没有举行封禅大典,只说了句:兹事体大,朕何德以堪之,但当东巡,因致祭泰山耳。

    最后也就是设坛祭祀泰山而已。

    祭祀泰山,别的玉玺资格不够,只有传国玉玺才能盖在那篇祭文之上。

    祭文是内史省草拟,裴矩肯定见过传国玉玺。

    据裴淑英说,传国玉玺失去的那一块角,是先以利器刻下划痕,然后在划痕边缘轻轻敲打,敲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