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过后,虽然寒风愈发凌冽,遥远的北平更已经是一片冰封,但滞留京师超过两个月的朱棣依然不得不启程返回北平。
这是无法改变的规矩,朱元璋作为规矩的制定者,也是最坚定的执行者。藩王必须就藩,这也是朱棣相比于朱允炆最大的一个劣势。毕竟一个远在天边,一个就天天守在身边,不说感情生疏的问题,就是京中有变,朱棣根本赶不及回来这一点就要了老命了。
而现在朱棣没有任何借口,更不敢违逆朱元璋的安排,只能是好好利用了这段在应天的时间,狂刷一波父亲大人的好感。
首先是带着一波小的弟弟妹妹,跟他们讲一讲北疆战事,算是半堂就藩实务课程,小家伙们也普遍对北国风光和广袤的大草原也极为有兴趣,再加上偶尔带他们出去游玩一番,营造足了兄友弟恭的样子。
其次是对在京的姐姐妹妹们也极为照顾,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再时不时拜访一番,进一步表现出了他对宗室亲眷的友爱。虽然表面上看来,这些小藩王,以及公主驸马之类的,并不能对皇帝陛下的绝对产生任何影响。可关键的是在于朱元璋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甚至不排除在他内心深处,也会将朱棣的一切举动和已逝的懿文太子相对比的可能性。
不过与此同时,朱棣也非常注意洁身自好,众多朝臣中,也就是因为跟徐家的姻亲关系才稍微有点接触,其他的一概就是朝堂上的事接触一番,私下绝不再多来往,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当然是要表现出对朱元璋的忠孝。在徐钦的建议下,朱棣倒是不曾过分地黏上去,而是另辟蹊径,尤其是在即将离开的时候,连续两天水米不沾,又强忍着不睡觉,面容自然憔悴无比,这副模样自然也落入了朱元璋的眼里。
“皇儿这是怎么了?可是病了,太医可曾瞧过?”朱元璋私下本就是一个合格的父亲,眼见朱棣日渐消瘦憔悴,岂能没有一丝触动?
“回父皇,儿臣无碍,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想到如今大哥不在了,我等众兄弟又远在千里之外,莫说尽孝于膝下,就连父皇龙体是否康泰都不得而知,每念及此,皆忧思难复。相信两位兄长和其他诸位兄弟亦是如此,儿臣恳请父皇也开恩允二位兄长及众兄弟轮流回京探望,薄叙天伦!”
这番话实在是大大超过朱元璋的预期,不过想想这老二老三,再看看眼前因为即将离京便明显憔悴了一圈的老四,心中也是感慨万千。世间事,总不能十全十美,纵然他起身布衣,现如今身居九五,但亦有马皇后及太子早逝二事深以为憾,眼前也算一件吧!不过以他的决断,即使是心中有憾,但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自然不会如此轻易的改变主意。
“皇儿不必伤感,你身在北平,一则是为国戍边,忠孝难两全则取其忠,父皇不怪你,更记得你的大功!二则,待你他日再度大胜残元,父皇便再准你回京就是!”
“儿臣多谢父皇!”
朱元璋这话虽只是有感之下的随口之言,但此时就在御前准备送朱棣出京的魏国公徐辉祖,此时却莫名的眼皮狂跳。他和在场的其他几个朝臣一样,都没有预见未来的本事,不过凭着身处风暴眼最近的优势和敏锐的嗅觉,都还是隐隐约约的感觉到,似乎这里留下了一个天大的漏洞。
“对了,明年开春之后,让高炽回来一趟,他们也到了年纪了,这世子朕要亲自封给他们。”
“是,儿臣领旨,代谢天恩。”朱棣则是用莫大的意志力才压制住了内心的狂喜,继续按照原定的剧本演下去。
唠嗑完了家常,朱棣正式拜别朱元璋,不过在拜别的过程中,一个三十几岁的大老爷们拜着拜着就哭得稀里哗啦,惹得朱元璋的眼角也微微有些湿润,大有有子如此,夫复何求的感觉。
在这一连串的表演之后,徐辉祖才总算是分开了这两父子,搞得他自己都怀疑自己是反派角色似的。不过他心里确实是有点不解,这大姐夫身体原本好得很,上个月还亲自射死一只老虎,现在怎么走路都有点发飘?莫非是真病了?
朱棣完全不按套路来,不仅仅是徐辉祖,以及一众朝臣们有点儿目瞪口呆和不知所措,连一直以最大的精力全神贯注盯着他的一举一动的东宫集团也有点懵。
这是无法改变的规矩,朱元璋作为规矩的制定者,也是最坚定的执行者。藩王必须就藩,这也是朱棣相比于朱允炆最大的一个劣势。毕竟一个远在天边,一个就天天守在身边,不说感情生疏的问题,就是京中有变,朱棣根本赶不及回来这一点就要了老命了。
而现在朱棣没有任何借口,更不敢违逆朱元璋的安排,只能是好好利用了这段在应天的时间,狂刷一波父亲大人的好感。
首先是带着一波小的弟弟妹妹,跟他们讲一讲北疆战事,算是半堂就藩实务课程,小家伙们也普遍对北国风光和广袤的大草原也极为有兴趣,再加上偶尔带他们出去游玩一番,营造足了兄友弟恭的样子。
其次是对在京的姐姐妹妹们也极为照顾,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再时不时拜访一番,进一步表现出了他对宗室亲眷的友爱。虽然表面上看来,这些小藩王,以及公主驸马之类的,并不能对皇帝陛下的绝对产生任何影响。可关键的是在于朱元璋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甚至不排除在他内心深处,也会将朱棣的一切举动和已逝的懿文太子相对比的可能性。
不过与此同时,朱棣也非常注意洁身自好,众多朝臣中,也就是因为跟徐家的姻亲关系才稍微有点接触,其他的一概就是朝堂上的事接触一番,私下绝不再多来往,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当然是要表现出对朱元璋的忠孝。在徐钦的建议下,朱棣倒是不曾过分地黏上去,而是另辟蹊径,尤其是在即将离开的时候,连续两天水米不沾,又强忍着不睡觉,面容自然憔悴无比,这副模样自然也落入了朱元璋的眼里。
“皇儿这是怎么了?可是病了,太医可曾瞧过?”朱元璋私下本就是一个合格的父亲,眼见朱棣日渐消瘦憔悴,岂能没有一丝触动?
“回父皇,儿臣无碍,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想到如今大哥不在了,我等众兄弟又远在千里之外,莫说尽孝于膝下,就连父皇龙体是否康泰都不得而知,每念及此,皆忧思难复。相信两位兄长和其他诸位兄弟亦是如此,儿臣恳请父皇也开恩允二位兄长及众兄弟轮流回京探望,薄叙天伦!”
这番话实在是大大超过朱元璋的预期,不过想想这老二老三,再看看眼前因为即将离京便明显憔悴了一圈的老四,心中也是感慨万千。世间事,总不能十全十美,纵然他起身布衣,现如今身居九五,但亦有马皇后及太子早逝二事深以为憾,眼前也算一件吧!不过以他的决断,即使是心中有憾,但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自然不会如此轻易的改变主意。
“皇儿不必伤感,你身在北平,一则是为国戍边,忠孝难两全则取其忠,父皇不怪你,更记得你的大功!二则,待你他日再度大胜残元,父皇便再准你回京就是!”
“儿臣多谢父皇!”
朱元璋这话虽只是有感之下的随口之言,但此时就在御前准备送朱棣出京的魏国公徐辉祖,此时却莫名的眼皮狂跳。他和在场的其他几个朝臣一样,都没有预见未来的本事,不过凭着身处风暴眼最近的优势和敏锐的嗅觉,都还是隐隐约约的感觉到,似乎这里留下了一个天大的漏洞。
“对了,明年开春之后,让高炽回来一趟,他们也到了年纪了,这世子朕要亲自封给他们。”
“是,儿臣领旨,代谢天恩。”朱棣则是用莫大的意志力才压制住了内心的狂喜,继续按照原定的剧本演下去。
唠嗑完了家常,朱棣正式拜别朱元璋,不过在拜别的过程中,一个三十几岁的大老爷们拜着拜着就哭得稀里哗啦,惹得朱元璋的眼角也微微有些湿润,大有有子如此,夫复何求的感觉。
在这一连串的表演之后,徐辉祖才总算是分开了这两父子,搞得他自己都怀疑自己是反派角色似的。不过他心里确实是有点不解,这大姐夫身体原本好得很,上个月还亲自射死一只老虎,现在怎么走路都有点发飘?莫非是真病了?
朱棣完全不按套路来,不仅仅是徐辉祖,以及一众朝臣们有点儿目瞪口呆和不知所措,连一直以最大的精力全神贯注盯着他的一举一动的东宫集团也有点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