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花名册
“张昭,大唐乾宁元年生人;韩熙载,大唐天复二年生人;陶谷,大唐天复三年生人;刘温叟,大唐天祐六年生人;范质,大唐天祐七年生人;魏仁浦,大唐天祐七年生人;王溥,大唐天祐十八年生人;李崇矩,后唐同光二年生人;王著,后唐天成三年生人……”
广政殿上,郭炜正在翻阅着吏部根据他的要求呈送上来的主要文臣履历,他在当前的着眼点就是各人的出生年份。(!.赢话费)岭南那边暂时还没有更新的消息,再说郭炜对岭南道行营也是比较放心的,所以对岭南的局势进展了解了一下就算,他此时需要操心操心朝堂上的急务。
王朴和窦仪两个人的病逝,让郭炜猛然意识到了,自己朝堂上的这些大臣年纪怕是要到线了。
这两个人和王景、王晏、郭崇这些老一辈的武将可不一样,那些武将都是和郭威一辈的人物,有些比郭威的年龄都大得多了,并且武将终究是刀口上舔血的生涯,早年总会在身上留下一些金创伤病什么的,以这个时代的医疗水平,旧伤复发而卒是太容易的事情了。
王朴和窦仪可都是文臣,即使工作劳累也总不至于和枪林箭雨中出生入死那样艰危,而且他们的辈分还要比郭威晚那么一点,窦仪是后晋天福年间的进士,后汉初才入朝的,王朴则是后汉乾祐年间的进士,被郭荣拔擢的。
然而这样的两个朝臣就这么老病故去,终于让郭炜意识到了,郭荣留给他的那些朝廷大臣已经开始渐次凋零,该是逐步在朝堂上体现出郭炜特色的时候了。虽然他这些年也是一直在栽培新锐,但是并没有在高层大规模换血,如今看来是很有必要为此做足充分的准备了。
光是枢密使和工部尚书的继任者倒是不算怎么复杂,毕竟郭炜和宰相、枢密副使的合议基本上已经定调了,郭炜此时在讨论结果当中选定两个人颁诏的话,朝堂上是一点阻力都没有的。
但是郭炜现在想的是未雨绸缪。如今两个大臣病逝是赶在郭炜在京的时候,而且征伐岭南也基本上不会出大问题,这样换一换人还好说,可要是碰上什么大战并且还是郭炜亲征的,那朝堂上连续地倒下来好几个大臣的话,郭炜就得焦头烂额了。(.天才只需3秒就能记住)
结果吏部的材料一呈上来,郭炜看着几个大臣的年龄就有些发毛。
窦仪是大唐天祐十一年生人,王朴是天祐十二年生人,算起来都没有超过五十五岁,在现在的大臣里面还算是年龄居中的!
所谓的大唐天祐年,也就是唐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哀帝的年号。真正的天祐年其实只有四年,后面就是后梁了,不过后梁之后的后唐、后晋与现在的大周说起来都是出自于河东一脉,根据李克用兴复唐室的口号,后梁自然是伪朝,所以在李存勖称帝改元之前就一直都是使用天祐年号了。
就像郭荣,实录上面记载的生日就是唐天祐十八年,岁在辛巳,九月二十四日丙午,生于邢州之别墅。
现在郭炜这么一看过去,首相范质、忠正军节度使魏仁浦、刑部尚书刘温叟、户部尚书陶谷、西京留守韩熙载和吏部尚书张昭都比窦仪、王朴的年龄要大,其中陶谷和韩熙载就已经比他们大了十多岁,张昭就更加夸张了——直接比窦仪大了二十岁!
就算是比他们两个要年轻一些的人里面,次相兼礼部尚书王溥也不小多少,只有枢密副使李崇矩和次相兼兵部尚书王著小了有十多岁的样子。
看来文臣和吏员出道比武将还要难还要晚啊……对比着旁边枢密院吏房提供的一些武职和枢密院人员资料,目前当道的禁军将领可大部分都是和李崇矩、王著他们差不多大小的,甚至还有很多更年轻一些。
不过郭炜稍微想一想也就释然了。
这个时代应该算是中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乱世了——当然,郭炜只是赶了个末尾——乱世里面军人伤亡大,加上势力兴衰加速,武将的替换速度就很快了,勇于拚杀或者投靠得当的年轻中下级军官很容易就能升起来。
反而是文官呢,因为这些朝代变动的不彻底性,除了一些关键位置会由新主身边的幕府亲信占据之外,大多数人都是累朝沿用的,这样他们的升迁之路与和平时期的差别并不是很大,熬资历那是必须的。
再说文官除了荫补出身的能够很年轻就入仕,依靠科举入仕的就不会太年轻,哪怕他是罕见的天才也罢。就像窦仪算天才了,其父窦禹钧教子有方,五个儿子个个进士及第,窦禹钧都以“窦燕山”的“姓氏+籍贯”格式和事迹进了后世的著名开蒙读物《三字经》,窦仪本人十五岁能属文,中进士也得到了后晋天福年间二十四五岁的时候。
“张昭,大唐乾宁元年生人;韩熙载,大唐天复二年生人;陶谷,大唐天复三年生人;刘温叟,大唐天祐六年生人;范质,大唐天祐七年生人;魏仁浦,大唐天祐七年生人;王溥,大唐天祐十八年生人;李崇矩,后唐同光二年生人;王著,后唐天成三年生人……”
广政殿上,郭炜正在翻阅着吏部根据他的要求呈送上来的主要文臣履历,他在当前的着眼点就是各人的出生年份。(!.赢话费)岭南那边暂时还没有更新的消息,再说郭炜对岭南道行营也是比较放心的,所以对岭南的局势进展了解了一下就算,他此时需要操心操心朝堂上的急务。
王朴和窦仪两个人的病逝,让郭炜猛然意识到了,自己朝堂上的这些大臣年纪怕是要到线了。
这两个人和王景、王晏、郭崇这些老一辈的武将可不一样,那些武将都是和郭威一辈的人物,有些比郭威的年龄都大得多了,并且武将终究是刀口上舔血的生涯,早年总会在身上留下一些金创伤病什么的,以这个时代的医疗水平,旧伤复发而卒是太容易的事情了。
王朴和窦仪可都是文臣,即使工作劳累也总不至于和枪林箭雨中出生入死那样艰危,而且他们的辈分还要比郭威晚那么一点,窦仪是后晋天福年间的进士,后汉初才入朝的,王朴则是后汉乾祐年间的进士,被郭荣拔擢的。
然而这样的两个朝臣就这么老病故去,终于让郭炜意识到了,郭荣留给他的那些朝廷大臣已经开始渐次凋零,该是逐步在朝堂上体现出郭炜特色的时候了。虽然他这些年也是一直在栽培新锐,但是并没有在高层大规模换血,如今看来是很有必要为此做足充分的准备了。
光是枢密使和工部尚书的继任者倒是不算怎么复杂,毕竟郭炜和宰相、枢密副使的合议基本上已经定调了,郭炜此时在讨论结果当中选定两个人颁诏的话,朝堂上是一点阻力都没有的。
但是郭炜现在想的是未雨绸缪。如今两个大臣病逝是赶在郭炜在京的时候,而且征伐岭南也基本上不会出大问题,这样换一换人还好说,可要是碰上什么大战并且还是郭炜亲征的,那朝堂上连续地倒下来好几个大臣的话,郭炜就得焦头烂额了。(.天才只需3秒就能记住)
结果吏部的材料一呈上来,郭炜看着几个大臣的年龄就有些发毛。
窦仪是大唐天祐十一年生人,王朴是天祐十二年生人,算起来都没有超过五十五岁,在现在的大臣里面还算是年龄居中的!
所谓的大唐天祐年,也就是唐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哀帝的年号。真正的天祐年其实只有四年,后面就是后梁了,不过后梁之后的后唐、后晋与现在的大周说起来都是出自于河东一脉,根据李克用兴复唐室的口号,后梁自然是伪朝,所以在李存勖称帝改元之前就一直都是使用天祐年号了。
就像郭荣,实录上面记载的生日就是唐天祐十八年,岁在辛巳,九月二十四日丙午,生于邢州之别墅。
现在郭炜这么一看过去,首相范质、忠正军节度使魏仁浦、刑部尚书刘温叟、户部尚书陶谷、西京留守韩熙载和吏部尚书张昭都比窦仪、王朴的年龄要大,其中陶谷和韩熙载就已经比他们大了十多岁,张昭就更加夸张了——直接比窦仪大了二十岁!
就算是比他们两个要年轻一些的人里面,次相兼礼部尚书王溥也不小多少,只有枢密副使李崇矩和次相兼兵部尚书王著小了有十多岁的样子。
看来文臣和吏员出道比武将还要难还要晚啊……对比着旁边枢密院吏房提供的一些武职和枢密院人员资料,目前当道的禁军将领可大部分都是和李崇矩、王著他们差不多大小的,甚至还有很多更年轻一些。
不过郭炜稍微想一想也就释然了。
这个时代应该算是中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乱世了——当然,郭炜只是赶了个末尾——乱世里面军人伤亡大,加上势力兴衰加速,武将的替换速度就很快了,勇于拚杀或者投靠得当的年轻中下级军官很容易就能升起来。
反而是文官呢,因为这些朝代变动的不彻底性,除了一些关键位置会由新主身边的幕府亲信占据之外,大多数人都是累朝沿用的,这样他们的升迁之路与和平时期的差别并不是很大,熬资历那是必须的。
再说文官除了荫补出身的能够很年轻就入仕,依靠科举入仕的就不会太年轻,哪怕他是罕见的天才也罢。就像窦仪算天才了,其父窦禹钧教子有方,五个儿子个个进士及第,窦禹钧都以“窦燕山”的“姓氏+籍贯”格式和事迹进了后世的著名开蒙读物《三字经》,窦仪本人十五岁能属文,中进士也得到了后晋天福年间二十四五岁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