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部分吏员出身的朝臣,作为一个小吏要冒出头来更非易事,不是在基层干了多年而娴于吏事的话,也不可能从中脱颖而出了,这样他们真正出道的时候年龄肯定不会太小,比如魏仁浦。
那么现在问题就很大了……这年头,就算文官普遍比武将活得长,窦仪和王朴这样五十出头就病逝的并不具备一般性吧,那范质、刘温叟也接近六十了,韩熙载和陶谷更是六十多了,张昭则年过七旬,这些人怎么的也必须有备份了。
当然,张昭看着还是精神矍铄的样子,大概和武将里面的符彦卿一样都是时代的异数吧,不过这种人显然没有什么参考价值。现在这个时代可不是郭炜穿越之前的那个世界,在那个世界中七十岁的人还很健康,就是照规矩要退了都相当的恋栈,在郭炜眼下的这个世界,“人生七十古来稀”还是很正确的一句话,即使是高级官员,七十岁在闲职上养老的还有不少,依然担任要职的就相当罕见了。
王溥四十六七岁,李崇矩四十三四岁,王著三十九接近四十岁,这就已经是目前郭炜的两府高官里面最年轻少壮的了,以这个时代人的健康状况来讲,提拔的年轻人还不够多。
按照前面议定的人选,李崇矩接任枢密使,调吕胤或者薛居正回朝任工部尚书,还要选人担任枢密副使。在这里面,吕胤是后唐天成二年生人,比王著还要大一岁,勉强还可以算年轻人了;而薛居正则是大唐天祐九年生人,比窦仪还要大着两岁呢,那可实在不好说是年轻人了。
不过眼下资历威望和从政经验足够的人选,找来找去也就是他们了,知江陵府李昉、监察御史知瀛州王祜的资历都稍微欠着一点,再说他们其实比吕胤还要大两三岁,不能归入第三梯队的。
更年轻的倒是还有,譬如翰林学士承旨卢多逊和兵部职方员外郎吕端,都只有三十出头的样子,不过这两人明显资历威望和从政经验什么都缺,还有得历练的。
而有资格接任枢密副使的人呢,不外乎就是军咨部尚书张铎和宣徽南院使、度支部尚书王赞了。
在这两个人中间,其中张铎和王朴一般大,再说又是武将出身未必娴熟吏事,郭炜心中并不属意于他。
王赞倒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这人小吏出身,是郭荣的潜邸旧人,在三司任职多年,然后出任客省使、领河北诸州计度使,任职期间修理边臣不法很有一套,而且为北伐幽蓟筹措后勤做得相当不错;在郭炜收取幽蓟之后,他出知沧州负责河北诸州转运,在任上兢兢业业很有作为;大军征蜀的时候又出任凤州路随军转运使,征蜀之战进展极其顺利,转运之功不可埋没;之后王赞因功升任宣徽南院使、度支部尚书,这些年的征战也没少了他的操持。
王赞的问题就是年龄和李崇矩差不多大,这种接任都算不上梯队了,不过也没有办法,够资格的人也就是这么几个,哪怕是从宣徽北院使判三司张崇训、知昇州兼水陆计度转运事赵玭当中超擢一个人,那这两个人谁也不比王赞更年轻啊……
所以还不如就这么按照常规升迁呢,只是真的需要加强一下官员梯队建设了。
嗯,那就让吕胤入朝来做工部尚书,培养培养好入相了,至于薛居正就留着他编史书吧。在枢密院那边,王赞升任枢密副使,把张崇训调到枢密院接替王赞的职务,再让赵玭入朝负责三司。
至于成都府和昇州的继任官员,因为这两个地方都已经基本上安定下来了,此时既不是新占领区,也不是边境前线,倒是不再需要郭炜去特别关注,等到政事堂草拟了名单之后再圈阅一下就可以了,不过倒是可以将卢多逊和吕端出知地方的安排和这些放到一起去统一处理。
郭炜对着案几上的两份花名册,结合着与两府会商的结果,慢慢地斟酌着几项重大的人事安排。
。.。
更多到,地址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那么现在问题就很大了……这年头,就算文官普遍比武将活得长,窦仪和王朴这样五十出头就病逝的并不具备一般性吧,那范质、刘温叟也接近六十了,韩熙载和陶谷更是六十多了,张昭则年过七旬,这些人怎么的也必须有备份了。
当然,张昭看着还是精神矍铄的样子,大概和武将里面的符彦卿一样都是时代的异数吧,不过这种人显然没有什么参考价值。现在这个时代可不是郭炜穿越之前的那个世界,在那个世界中七十岁的人还很健康,就是照规矩要退了都相当的恋栈,在郭炜眼下的这个世界,“人生七十古来稀”还是很正确的一句话,即使是高级官员,七十岁在闲职上养老的还有不少,依然担任要职的就相当罕见了。
王溥四十六七岁,李崇矩四十三四岁,王著三十九接近四十岁,这就已经是目前郭炜的两府高官里面最年轻少壮的了,以这个时代人的健康状况来讲,提拔的年轻人还不够多。
按照前面议定的人选,李崇矩接任枢密使,调吕胤或者薛居正回朝任工部尚书,还要选人担任枢密副使。在这里面,吕胤是后唐天成二年生人,比王著还要大一岁,勉强还可以算年轻人了;而薛居正则是大唐天祐九年生人,比窦仪还要大着两岁呢,那可实在不好说是年轻人了。
不过眼下资历威望和从政经验足够的人选,找来找去也就是他们了,知江陵府李昉、监察御史知瀛州王祜的资历都稍微欠着一点,再说他们其实比吕胤还要大两三岁,不能归入第三梯队的。
更年轻的倒是还有,譬如翰林学士承旨卢多逊和兵部职方员外郎吕端,都只有三十出头的样子,不过这两人明显资历威望和从政经验什么都缺,还有得历练的。
而有资格接任枢密副使的人呢,不外乎就是军咨部尚书张铎和宣徽南院使、度支部尚书王赞了。
在这两个人中间,其中张铎和王朴一般大,再说又是武将出身未必娴熟吏事,郭炜心中并不属意于他。
王赞倒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这人小吏出身,是郭荣的潜邸旧人,在三司任职多年,然后出任客省使、领河北诸州计度使,任职期间修理边臣不法很有一套,而且为北伐幽蓟筹措后勤做得相当不错;在郭炜收取幽蓟之后,他出知沧州负责河北诸州转运,在任上兢兢业业很有作为;大军征蜀的时候又出任凤州路随军转运使,征蜀之战进展极其顺利,转运之功不可埋没;之后王赞因功升任宣徽南院使、度支部尚书,这些年的征战也没少了他的操持。
王赞的问题就是年龄和李崇矩差不多大,这种接任都算不上梯队了,不过也没有办法,够资格的人也就是这么几个,哪怕是从宣徽北院使判三司张崇训、知昇州兼水陆计度转运事赵玭当中超擢一个人,那这两个人谁也不比王赞更年轻啊……
所以还不如就这么按照常规升迁呢,只是真的需要加强一下官员梯队建设了。
嗯,那就让吕胤入朝来做工部尚书,培养培养好入相了,至于薛居正就留着他编史书吧。在枢密院那边,王赞升任枢密副使,把张崇训调到枢密院接替王赞的职务,再让赵玭入朝负责三司。
至于成都府和昇州的继任官员,因为这两个地方都已经基本上安定下来了,此时既不是新占领区,也不是边境前线,倒是不再需要郭炜去特别关注,等到政事堂草拟了名单之后再圈阅一下就可以了,不过倒是可以将卢多逊和吕端出知地方的安排和这些放到一起去统一处理。
郭炜对着案几上的两份花名册,结合着与两府会商的结果,慢慢地斟酌着几项重大的人事安排。
。.。
更多到,地址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