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卢绛的野望
梁山,长江下游的一道天险,算得上金陵面对长江中上游的最后一道门户了。
实际上梁山是两座山,因为从芜湖到金陵的这一段长江是西南—东北的流向,而梁山正好夹江而峙,所以这梁山就是分成了东梁山和西梁山。东梁山,就在长江的东岸,位于南唐新和州西南三十里,又称博望山;西梁山则在长江的西岸,位于和州南面六十里。
两座山紧靠着江岸,之间相距仅有数里,夹江对峙犹如金陵的门扉,故此又被称作天门山,李白诗作中的“天门中断楚江开”,说的就是这里了。历史上长江中游的荆州势力和长江下游的健康势力相争的时候,经常是以梁山的得失作为势力消长点,尤其是守健康的势力,无不以梁山作为西部津要。
就算是南唐,虽然以洪州为南都,在更靠近荆州的湖口屯驻有重兵,因而梁山的重要性略微降低了一些,不过在梁山附近的新和州仍然屯驻有两万水陆军,此时的最高长官就是和州刺史卢绛。
卢绛,字晋卿,袁州人,自称为大唐中书舍人、歙州刺史卢肇的后人,起初的名字是卢兖,因为仰慕晋人魏绛而特意更名。
这个人的人生也算是丰富多彩了,读书只求大略,却喜欢做键盘政治局……哦,那时候没有键盘,也没有政治局,所以他做的是嘴炮宰相。不过这人比较缺乏自制力,热衷于赌博,考不中进士就去做吏员,却偏偏偷盗库金,事情败露之后亡命他乡,到哪里都是个祸害,进了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居然还混了个“庐山三害”的名声出来。
最后还是他响应李弘冀求才的诏书上书论事,用嘴炮打动了知枢密院事殷崇义,这才弄了个枢密院承旨、讼江巡检的武职,然后在与吴越的各种水上摩擦中渐渐显眼,逐渐做到了和州刺史。
年初南唐出动三路大军进袭吴越,虽然最后功败垂成,卢绛作为苏州路行营副都统却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失误之处,再加上他的献策虽然没有获得最后的成功,在一开始的时候总还是有些收获的,所以李弘冀越发地器重他,这个和州刺史手下也就有了两万多的水陆军。
如今的他,却要迎来自己从军以来最强大的敌人。
当然,在卢绛看来,这倒是他有生以来最大的机会,年初的献策因为周军的介入和皇甫继勋这等门荫出身的庸碌之辈而失算,没有做成自己的进身之阶,这回若是在梁山挫败了过江袭扰的周军,自己无疑就将成为南唐少壮将领中的佼佼者。
在南唐比他资历更高的都是些什么将领?
从杨吴和烈祖下来的功勋宿将都已经凋零殆尽了,皇甫继勋、朱令赟和柴克贞算是将家子,不过都没有怎么经过战阵,看不出真实的本事来,其中皇甫继勋这一次好赖是算真正地打过一次硬仗了,结果是什么?军灭身虏,最后是非常屈辱地被交换回来的。
即便如此,灰溜溜回来的皇甫继勋还能继续做他的神卫统军都指挥使,只因为李弘冀手下缺乏得力的大将,像他这种有过与周军作战的经验,败得还不是太干净的将领,居然已经可以算宝贝了。
至于李弘冀真正可以倚靠的三员战将,也就是镇南军节度使林仁肇、武昌军节度使郑彦华和镇海军节度副使陈德诚,说起来其实也是够寒碜的,只因为原因有二:
其一,这三个人里面,林仁肇的战功还称得上彪炳,起码他曾经阵斩过周军的节度使,不过败也败得很惨,而另外两个人其实都数不上有什么大功,唯独可以称道的就是在其他将领纷纷惨败而归的时候,他们还能带回来足够多的手下;
其二,三个人全都是闽人,算不得正宗的江淮土著,就像烈祖时期延揽过很多北方将领一样,这回得道的却是闽籍将领。这也就是李弘冀坚持使用皇甫继勋、朱令赟和柴克贞这种军二代的缘故了,虽然皇甫继勋和柴克贞的上一辈也是客将,但是到了第二代总可以算完全的自己人了。
所谓的宿将也就是这个样子了,如果他卢绛不光是能够在与吴越的水军摩擦中连连获得小胜,不光是能够在三路大军中的其他两路惨败而归的时候全军而还,而且还能够挫败周军的进攻,作为土著出身的将领,赶超前面几个人的机会不就来了么?
李弘冀可不是他那个不中用的父亲,朱元立了大功都会被逼反,李弘冀当年对柴克宏的放手任用就做得相当好,而慕容英武这个北方逃人不就是因为有些专长而迅速升官么?年初自吴越退军,慕容英武更是因为惨败之中的一点小胜而拜天德军都指挥使,那支新军就这么得了一个天德军的军号。
自己不论是出身还是能力,哪一点会比慕容英武差了?就是在早期没有接触过周军,不了解他们那些奇怪的兵器罢了,慕容英武说到底也就是靠了他从周人那里偷师来的一点本事。
梁山,长江下游的一道天险,算得上金陵面对长江中上游的最后一道门户了。
实际上梁山是两座山,因为从芜湖到金陵的这一段长江是西南—东北的流向,而梁山正好夹江而峙,所以这梁山就是分成了东梁山和西梁山。东梁山,就在长江的东岸,位于南唐新和州西南三十里,又称博望山;西梁山则在长江的西岸,位于和州南面六十里。
两座山紧靠着江岸,之间相距仅有数里,夹江对峙犹如金陵的门扉,故此又被称作天门山,李白诗作中的“天门中断楚江开”,说的就是这里了。历史上长江中游的荆州势力和长江下游的健康势力相争的时候,经常是以梁山的得失作为势力消长点,尤其是守健康的势力,无不以梁山作为西部津要。
就算是南唐,虽然以洪州为南都,在更靠近荆州的湖口屯驻有重兵,因而梁山的重要性略微降低了一些,不过在梁山附近的新和州仍然屯驻有两万水陆军,此时的最高长官就是和州刺史卢绛。
卢绛,字晋卿,袁州人,自称为大唐中书舍人、歙州刺史卢肇的后人,起初的名字是卢兖,因为仰慕晋人魏绛而特意更名。
这个人的人生也算是丰富多彩了,读书只求大略,却喜欢做键盘政治局……哦,那时候没有键盘,也没有政治局,所以他做的是嘴炮宰相。不过这人比较缺乏自制力,热衷于赌博,考不中进士就去做吏员,却偏偏偷盗库金,事情败露之后亡命他乡,到哪里都是个祸害,进了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居然还混了个“庐山三害”的名声出来。
最后还是他响应李弘冀求才的诏书上书论事,用嘴炮打动了知枢密院事殷崇义,这才弄了个枢密院承旨、讼江巡检的武职,然后在与吴越的各种水上摩擦中渐渐显眼,逐渐做到了和州刺史。
年初南唐出动三路大军进袭吴越,虽然最后功败垂成,卢绛作为苏州路行营副都统却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失误之处,再加上他的献策虽然没有获得最后的成功,在一开始的时候总还是有些收获的,所以李弘冀越发地器重他,这个和州刺史手下也就有了两万多的水陆军。
如今的他,却要迎来自己从军以来最强大的敌人。
当然,在卢绛看来,这倒是他有生以来最大的机会,年初的献策因为周军的介入和皇甫继勋这等门荫出身的庸碌之辈而失算,没有做成自己的进身之阶,这回若是在梁山挫败了过江袭扰的周军,自己无疑就将成为南唐少壮将领中的佼佼者。
在南唐比他资历更高的都是些什么将领?
从杨吴和烈祖下来的功勋宿将都已经凋零殆尽了,皇甫继勋、朱令赟和柴克贞算是将家子,不过都没有怎么经过战阵,看不出真实的本事来,其中皇甫继勋这一次好赖是算真正地打过一次硬仗了,结果是什么?军灭身虏,最后是非常屈辱地被交换回来的。
即便如此,灰溜溜回来的皇甫继勋还能继续做他的神卫统军都指挥使,只因为李弘冀手下缺乏得力的大将,像他这种有过与周军作战的经验,败得还不是太干净的将领,居然已经可以算宝贝了。
至于李弘冀真正可以倚靠的三员战将,也就是镇南军节度使林仁肇、武昌军节度使郑彦华和镇海军节度副使陈德诚,说起来其实也是够寒碜的,只因为原因有二:
其一,这三个人里面,林仁肇的战功还称得上彪炳,起码他曾经阵斩过周军的节度使,不过败也败得很惨,而另外两个人其实都数不上有什么大功,唯独可以称道的就是在其他将领纷纷惨败而归的时候,他们还能带回来足够多的手下;
其二,三个人全都是闽人,算不得正宗的江淮土著,就像烈祖时期延揽过很多北方将领一样,这回得道的却是闽籍将领。这也就是李弘冀坚持使用皇甫继勋、朱令赟和柴克贞这种军二代的缘故了,虽然皇甫继勋和柴克贞的上一辈也是客将,但是到了第二代总可以算完全的自己人了。
所谓的宿将也就是这个样子了,如果他卢绛不光是能够在与吴越的水军摩擦中连连获得小胜,不光是能够在三路大军中的其他两路惨败而归的时候全军而还,而且还能够挫败周军的进攻,作为土著出身的将领,赶超前面几个人的机会不就来了么?
李弘冀可不是他那个不中用的父亲,朱元立了大功都会被逼反,李弘冀当年对柴克宏的放手任用就做得相当好,而慕容英武这个北方逃人不就是因为有些专长而迅速升官么?年初自吴越退军,慕容英武更是因为惨败之中的一点小胜而拜天德军都指挥使,那支新军就这么得了一个天德军的军号。
自己不论是出身还是能力,哪一点会比慕容英武差了?就是在早期没有接触过周军,不了解他们那些奇怪的兵器罢了,慕容英武说到底也就是靠了他从周人那里偷师来的一点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