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观兵晋阳
十月……丁丑,帝观兵于晋阳城东,始命筑长连城。
就在郭炜抵达平晋城的第三天,也就是显德十五年的十月二十七日,郭炜终于跑到太原城东面的河东行营主寨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阅兵仪式。有了两天的准备时间,这次阅兵办得相当的成功,皇帝和士卒之间有多次互动,对于提振士气的效果无疑是巨大的。
命令围城军队护卫民夫在太原城外围建起一条长墙的诏旨,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颁发了下去。二十五日的时候,郭炜还是初来乍到,所以在听了几个主要将领的汇报之后并没有做更多的指示,而仅限于口头上的夸赞和强调一下基本方针,现在有了两天时间的斟酌,再实际绕城看了看,很多具体的举措也就可以做出来了。
筑长连城,就是真正对太原城展开围攻的第一个举措,一方面向全军昭示了长期围困必欲破城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是对北汉君臣的一种震慑。
周长数十里的一座大城,光靠十多万兵马是不可能真的围得水泄不通的,即使再加上十多万民夫也不行,更不要说这计划当中的十多万兵马,折、杨两家联军都还没有抵达。围城布置就只能是将十多万兵马分在六个城门与三个水门外面安营扎寨,以有层次的营寨与兵力部署堵住守军的出城道路,除了必要的预备兵力之外,这样每一处出口的兵力就都不会弱于北汉残存的那两万多侍卫亲军了。
至于城墙的其他位置,没有城门并不等于北汉守军就出不来了。
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二十年的郭炜显然知道了,古代的城墙并不光是一个消极的防御体系,一支完全不出击的守军是不可能完成长期守城的任务的,而在具有绝对优势兵力的围城大军面前(十则围之,如果没有明显的兵力优势,不会有人发疯一样的去围城的,否则连堵门的兵力都不够),从明摆着的城门是肯定冲不出去的,所以几乎有一点规模的大城都会在城墙中间随机地凿出多道突门,让守军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完全穿破突门在围城军队戒备不周处出击。
当然,这种情况即便郭炜原先不知道,在围城之前进行战法讨论的时候,也必然会有将领提起。
突门既可以在修筑城墙的时候就预留下来,也可以在守城战的过程当中随时悄悄地开凿,而且就算是早先预留的突门,守军也会作为机密严守,所以侦谍司是很难查探到的,想要在突门的位置预先布置下城外的阻截几乎是不可能的。
更何况,即便守军来不及开凿突门,逼急了还可以直接绾城而下,这样的出城方式当然比通过突门出城来得慢,而且出城的人数也不会多,但是就更加防不胜防了。
围城的兵力主要用于对城门的戒备,要靠民夫去警戒以其他方式出城的守军那是想都不要想,民夫在军队的保护下或许可以用于运土填壕,恶劣一点的军队或许还可以驱使民夫蚁附登城,但是没有谁会傻得让民夫去直面敌军的冲击。
所以环绕城池修起一条长墙显然是防备守军出击的廉价简易措施了,看起来很费人工,但是只需要用少部分机动兵力保护民夫去做就可以了。而一旦要是将其建成,那就可以大幅度地限制住守军的行动,到时候只需要沿着长墙布置下少量的警戒,再辅以机动兵力应援,守军应该就闹不出什么大乱子来了。
因此只要是决心打一场长期的围城战,攻城部队几乎都会围着城池修长墙,当年郭威率军平定三镇之乱的时候,在河中府是这么干的,后来郭威亲征青州削平慕容彦超叛乱的时候也是这么干的。
郭炜虽然一直有心不用强攻拿下太原城,但是也没有奢望大军一到北汉君臣就望风迎降,别说两家之间有相当深的血仇,就是原先历史上不存在深仇大恨的赵家来攻打北汉,太原刘家不也是顽抗了很久么?所以长期围城的姿态和准备都必须做足,要彻底限制住守军的行动能力,再加上击败契丹援军的消息,这才有可能让北汉君臣绝望,劝降才有可能生效。
当然,郭炜也没有把希望都寄托在刘继元的怯弱上面,除了迫降之外,其他的准备他都做得很足,数十门攻城大炮已经在运来晋阳的途中,征发到城下的这些民夫在修完长墙之后也会投入到运土填壕的工作当中去,轰开城门和炸开城墙的选择会同步推进。
“晋阳坚城果然不同凡响,城墙坚厚高耸,城壕极为深阔,更加令人头痛的就是城壕的水源是汾水,有中城遮护着,我军根本就是很难切断的,这个运土填壕的工作可是要旷日持久了……”
郭炜在河东行营大军的主寨阅完了兵,就带着他的行朝和侍从驱马过河,实地绕行勘查起太原城的城防来,虽然这场攻城战他要做的只是下命令,真正的攻城操作都是将领们的事情,但是郭炜还是想要尽量掌握第一手资料。
刚刚转到了城南的营寨,郭炜就有些皱眉了,原先光看地图和沙盘的感觉还不明显,现在到实地这么一看,才知道什么叫雄城。
才走了这么一小段路,郭炜对太原城的周长尺度就已经有了一点概念了,根据实测预估,太原环城数十里,这对攻城与守城都是有利有弊。
十月……丁丑,帝观兵于晋阳城东,始命筑长连城。
就在郭炜抵达平晋城的第三天,也就是显德十五年的十月二十七日,郭炜终于跑到太原城东面的河东行营主寨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阅兵仪式。有了两天的准备时间,这次阅兵办得相当的成功,皇帝和士卒之间有多次互动,对于提振士气的效果无疑是巨大的。
命令围城军队护卫民夫在太原城外围建起一条长墙的诏旨,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颁发了下去。二十五日的时候,郭炜还是初来乍到,所以在听了几个主要将领的汇报之后并没有做更多的指示,而仅限于口头上的夸赞和强调一下基本方针,现在有了两天时间的斟酌,再实际绕城看了看,很多具体的举措也就可以做出来了。
筑长连城,就是真正对太原城展开围攻的第一个举措,一方面向全军昭示了长期围困必欲破城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是对北汉君臣的一种震慑。
周长数十里的一座大城,光靠十多万兵马是不可能真的围得水泄不通的,即使再加上十多万民夫也不行,更不要说这计划当中的十多万兵马,折、杨两家联军都还没有抵达。围城布置就只能是将十多万兵马分在六个城门与三个水门外面安营扎寨,以有层次的营寨与兵力部署堵住守军的出城道路,除了必要的预备兵力之外,这样每一处出口的兵力就都不会弱于北汉残存的那两万多侍卫亲军了。
至于城墙的其他位置,没有城门并不等于北汉守军就出不来了。
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二十年的郭炜显然知道了,古代的城墙并不光是一个消极的防御体系,一支完全不出击的守军是不可能完成长期守城的任务的,而在具有绝对优势兵力的围城大军面前(十则围之,如果没有明显的兵力优势,不会有人发疯一样的去围城的,否则连堵门的兵力都不够),从明摆着的城门是肯定冲不出去的,所以几乎有一点规模的大城都会在城墙中间随机地凿出多道突门,让守军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完全穿破突门在围城军队戒备不周处出击。
当然,这种情况即便郭炜原先不知道,在围城之前进行战法讨论的时候,也必然会有将领提起。
突门既可以在修筑城墙的时候就预留下来,也可以在守城战的过程当中随时悄悄地开凿,而且就算是早先预留的突门,守军也会作为机密严守,所以侦谍司是很难查探到的,想要在突门的位置预先布置下城外的阻截几乎是不可能的。
更何况,即便守军来不及开凿突门,逼急了还可以直接绾城而下,这样的出城方式当然比通过突门出城来得慢,而且出城的人数也不会多,但是就更加防不胜防了。
围城的兵力主要用于对城门的戒备,要靠民夫去警戒以其他方式出城的守军那是想都不要想,民夫在军队的保护下或许可以用于运土填壕,恶劣一点的军队或许还可以驱使民夫蚁附登城,但是没有谁会傻得让民夫去直面敌军的冲击。
所以环绕城池修起一条长墙显然是防备守军出击的廉价简易措施了,看起来很费人工,但是只需要用少部分机动兵力保护民夫去做就可以了。而一旦要是将其建成,那就可以大幅度地限制住守军的行动,到时候只需要沿着长墙布置下少量的警戒,再辅以机动兵力应援,守军应该就闹不出什么大乱子来了。
因此只要是决心打一场长期的围城战,攻城部队几乎都会围着城池修长墙,当年郭威率军平定三镇之乱的时候,在河中府是这么干的,后来郭威亲征青州削平慕容彦超叛乱的时候也是这么干的。
郭炜虽然一直有心不用强攻拿下太原城,但是也没有奢望大军一到北汉君臣就望风迎降,别说两家之间有相当深的血仇,就是原先历史上不存在深仇大恨的赵家来攻打北汉,太原刘家不也是顽抗了很久么?所以长期围城的姿态和准备都必须做足,要彻底限制住守军的行动能力,再加上击败契丹援军的消息,这才有可能让北汉君臣绝望,劝降才有可能生效。
当然,郭炜也没有把希望都寄托在刘继元的怯弱上面,除了迫降之外,其他的准备他都做得很足,数十门攻城大炮已经在运来晋阳的途中,征发到城下的这些民夫在修完长墙之后也会投入到运土填壕的工作当中去,轰开城门和炸开城墙的选择会同步推进。
“晋阳坚城果然不同凡响,城墙坚厚高耸,城壕极为深阔,更加令人头痛的就是城壕的水源是汾水,有中城遮护着,我军根本就是很难切断的,这个运土填壕的工作可是要旷日持久了……”
郭炜在河东行营大军的主寨阅完了兵,就带着他的行朝和侍从驱马过河,实地绕行勘查起太原城的城防来,虽然这场攻城战他要做的只是下命令,真正的攻城操作都是将领们的事情,但是郭炜还是想要尽量掌握第一手资料。
刚刚转到了城南的营寨,郭炜就有些皱眉了,原先光看地图和沙盘的感觉还不明显,现在到实地这么一看,才知道什么叫雄城。
才走了这么一小段路,郭炜对太原城的周长尺度就已经有了一点概念了,根据实测预估,太原环城数十里,这对攻城与守城都是有利有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