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蝗灾
斋饭给郭炜带来的困扰是如此深重,让他开始无限地怀念起穿越前的那些丰富食材来,尤其是他和网友在蜀国布衣最后的那顿晚餐,偏偏他还没有办法去与人分说。减膳撤乐可是他自己提出来的要求,殿中省也是老老实实地按照章程来做的,现在其他人都能够受得了,始作俑者却难以承受了?那还算是什么好皇帝……
郭炜一开始穿越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也曾经幻想过找到办法回去,资本家的生活他还没有过够呢。
在对回到当初基本绝望之后,郭炜又因为这个新身份的特殊性而不得不为了生存尽力挣扎,并且对逃脱大难之后的新生抱持着一点憧憬。
在如愿地躲过了乾祐之变以后,郭炜则是一直为了顺利登上皇位而默默努力着,并且终于无惊无险地达成了目的。
然后就是守得云开见月明,郭炜总算是做了皇帝了,还是郭威、郭荣两代人打下来好底子的中原朝廷的皇帝。只要老老实实按部就班地去做,有穿越前的那些历史经验和教训,还有他移植过来的军事技术,郭炜成为一统天下的皇帝并不难。
带着一点幸运,当然也可以说是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郭炜刚刚登基不久,赵普他们的蠢动就被及时侦悉并且迅速平定。不管赵匡胤是不是参与了其中的阴谋,也不管赵匡胤是不是已经有野心了,反正郭炜以自己的手段总算是让赵匡胤不再有机会去践行这种野心,而且还没有造成人人自危的局面。
登基之初的危难一旦过去,这个皇位基本上就算是稳固了——只要今后郭炜别像刘承祐那样胡作非为。别看五代的混乱被吹得很玄乎,其实已经比唐末的乱世要安定得多了,到了中后期二三代皇帝只要做得稍微有模样一点也就不会出问题的,就连石重贵这样的中人之资,若不是过于信任杜威并且还是和契丹开战,其实皇位也是稳稳的。
皇位稳了,大好头颅能够安稳地待在脖子上了,前工程师、优秀企业家郭炜自然就有了更高的追求。按照原先历史上赵家兄弟的套路走,简简单单地一统天下?这显然是不能够满足得了他的。
郭荣喜欢以唐太宗为榜样,郭炜又何尝没有这种留名青史的追求?
武功一定要远迈汉唐。若是连幽云都收不回来可怎么行?北方一直有契丹分庭抗礼又怎么成?半独立的定难军最后硬是乱成了一个独立的西夏国更是不可以的;大渡河不应该是玉斧划出的西南界;归义军和于阗国既然还想着中原,自然也是要找机会派军队去走一遭的。
文治当然也不能比文景、贞观差了。刘彻让司马迁留下了谤书,说明他的手段还不够高明;不过李世民可以用亲自查阅实录的方式去干预史笔,郭炜可不愿意东施效颦,得让那些史官们心甘情愿地歌功颂德,那才见得到穿越者的本事。
得益于郭炜移植的军事技术,还有他那一套步步为营循规蹈矩的战法,幽州等地是被他给硬吃下来了,云州等山后地区却还不是周朝目前的后勤能力啃得动的,尤其是云州,不拿下北汉那是很难着手的。
郭炜倒是没有自信心膨胀到只争朝夕,他也没有必要这么急切。反正他现在这个身体还只不过才二十出头,又是从小认真锻炼的,好好保养不出意外的话,怎么也得有三四十年好活。郭荣都是满打满算准备三十年致天下太平的,在郭荣六年经略的基础上还拿下来幽州的郭炜又急什么,在郭荣取秦凤、淮南之后就已经处于高屋建瓴之势的中原,现在又有极大的技术优势,时间完全是在郭炜这边。
所以现在的郭炜更在意的是经营一个好皇帝的形象,不光是要文治武功出类拔萃,形象当然也要是第一流的。
如果说他在当皇子的时候,为楚州百姓请命、为错不至死的左藏库使符令光求情……这些行为都不光是为了营造一副仁厚的形象,而是有着更短期的功利目的,那么他最近的一些做法就越来越有了长远的打算,是为了自己在史书上更好看。
今年的旱灾其实还不算太严重,而且赈济得相当及时有效,饿殍肯定是免不了的,但是不会形成什么流民潮,在这种生产力水平的年代里已经是相当不错的应对了。如果郭炜的追求稍微低一些,对灾区进行赈济并且在灾后赐灾民谷种以恢复生产,这样做也就足够了,今后再腾出手来大兴水利,史书上的评价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但是郭炜本人不满足于此啊,他要精益求精,所以为了防止物议,他即使完全不信祈雨的那一套,结果还是连自己都出动了。既然已经形式主义了,那么做戏就做全套,减膳撤乐这种事自然也是可以拿来表演的。
郭炜只是没有想到,减膳撤乐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却着实为难了一下自己。像祈雨这种事情,虽然其中的繁文缛节挺让人别扭的,不过当成出宫休闲也还算不赖,但是减膳弄到吃斋,还是非常缺乏调味品的斋饭,郭炜又没有别人的那种诚心,于是减膳对这个吃货竟然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考验。偏偏这样自找的事还不能对其他人诉苦,体验到做好皇帝这种追求对自己造成束缚的郭炜,也只能默默地郁闷去。
六月十六,在郭炜做出了种种努力之后,最后甚至又一次给京畿与河北州县死罪以下囚犯减刑,老天爷终于不负众望,东京下了一场瓢泼大雨。
斋饭给郭炜带来的困扰是如此深重,让他开始无限地怀念起穿越前的那些丰富食材来,尤其是他和网友在蜀国布衣最后的那顿晚餐,偏偏他还没有办法去与人分说。减膳撤乐可是他自己提出来的要求,殿中省也是老老实实地按照章程来做的,现在其他人都能够受得了,始作俑者却难以承受了?那还算是什么好皇帝……
郭炜一开始穿越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也曾经幻想过找到办法回去,资本家的生活他还没有过够呢。
在对回到当初基本绝望之后,郭炜又因为这个新身份的特殊性而不得不为了生存尽力挣扎,并且对逃脱大难之后的新生抱持着一点憧憬。
在如愿地躲过了乾祐之变以后,郭炜则是一直为了顺利登上皇位而默默努力着,并且终于无惊无险地达成了目的。
然后就是守得云开见月明,郭炜总算是做了皇帝了,还是郭威、郭荣两代人打下来好底子的中原朝廷的皇帝。只要老老实实按部就班地去做,有穿越前的那些历史经验和教训,还有他移植过来的军事技术,郭炜成为一统天下的皇帝并不难。
带着一点幸运,当然也可以说是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郭炜刚刚登基不久,赵普他们的蠢动就被及时侦悉并且迅速平定。不管赵匡胤是不是参与了其中的阴谋,也不管赵匡胤是不是已经有野心了,反正郭炜以自己的手段总算是让赵匡胤不再有机会去践行这种野心,而且还没有造成人人自危的局面。
登基之初的危难一旦过去,这个皇位基本上就算是稳固了——只要今后郭炜别像刘承祐那样胡作非为。别看五代的混乱被吹得很玄乎,其实已经比唐末的乱世要安定得多了,到了中后期二三代皇帝只要做得稍微有模样一点也就不会出问题的,就连石重贵这样的中人之资,若不是过于信任杜威并且还是和契丹开战,其实皇位也是稳稳的。
皇位稳了,大好头颅能够安稳地待在脖子上了,前工程师、优秀企业家郭炜自然就有了更高的追求。按照原先历史上赵家兄弟的套路走,简简单单地一统天下?这显然是不能够满足得了他的。
郭荣喜欢以唐太宗为榜样,郭炜又何尝没有这种留名青史的追求?
武功一定要远迈汉唐。若是连幽云都收不回来可怎么行?北方一直有契丹分庭抗礼又怎么成?半独立的定难军最后硬是乱成了一个独立的西夏国更是不可以的;大渡河不应该是玉斧划出的西南界;归义军和于阗国既然还想着中原,自然也是要找机会派军队去走一遭的。
文治当然也不能比文景、贞观差了。刘彻让司马迁留下了谤书,说明他的手段还不够高明;不过李世民可以用亲自查阅实录的方式去干预史笔,郭炜可不愿意东施效颦,得让那些史官们心甘情愿地歌功颂德,那才见得到穿越者的本事。
得益于郭炜移植的军事技术,还有他那一套步步为营循规蹈矩的战法,幽州等地是被他给硬吃下来了,云州等山后地区却还不是周朝目前的后勤能力啃得动的,尤其是云州,不拿下北汉那是很难着手的。
郭炜倒是没有自信心膨胀到只争朝夕,他也没有必要这么急切。反正他现在这个身体还只不过才二十出头,又是从小认真锻炼的,好好保养不出意外的话,怎么也得有三四十年好活。郭荣都是满打满算准备三十年致天下太平的,在郭荣六年经略的基础上还拿下来幽州的郭炜又急什么,在郭荣取秦凤、淮南之后就已经处于高屋建瓴之势的中原,现在又有极大的技术优势,时间完全是在郭炜这边。
所以现在的郭炜更在意的是经营一个好皇帝的形象,不光是要文治武功出类拔萃,形象当然也要是第一流的。
如果说他在当皇子的时候,为楚州百姓请命、为错不至死的左藏库使符令光求情……这些行为都不光是为了营造一副仁厚的形象,而是有着更短期的功利目的,那么他最近的一些做法就越来越有了长远的打算,是为了自己在史书上更好看。
今年的旱灾其实还不算太严重,而且赈济得相当及时有效,饿殍肯定是免不了的,但是不会形成什么流民潮,在这种生产力水平的年代里已经是相当不错的应对了。如果郭炜的追求稍微低一些,对灾区进行赈济并且在灾后赐灾民谷种以恢复生产,这样做也就足够了,今后再腾出手来大兴水利,史书上的评价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但是郭炜本人不满足于此啊,他要精益求精,所以为了防止物议,他即使完全不信祈雨的那一套,结果还是连自己都出动了。既然已经形式主义了,那么做戏就做全套,减膳撤乐这种事自然也是可以拿来表演的。
郭炜只是没有想到,减膳撤乐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却着实为难了一下自己。像祈雨这种事情,虽然其中的繁文缛节挺让人别扭的,不过当成出宫休闲也还算不赖,但是减膳弄到吃斋,还是非常缺乏调味品的斋饭,郭炜又没有别人的那种诚心,于是减膳对这个吃货竟然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考验。偏偏这样自找的事还不能对其他人诉苦,体验到做好皇帝这种追求对自己造成束缚的郭炜,也只能默默地郁闷去。
六月十六,在郭炜做出了种种努力之后,最后甚至又一次给京畿与河北州县死罪以下囚犯减刑,老天爷终于不负众望,东京下了一场瓢泼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