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行军难(1/3)
俗话说打铁趁热,沈虞一边将前方战况汇报给新帝萧阳,一面请求再追加援军,助他一举攻下宋州,最后直逼东都。
可快信送出去将近十日还未有回音,沈虞不禁心里打鼓,要知当初他提议尽早北伐时,萧阳并不同意。
萧阳在北境先是被囚禁,逃出之后东躲西藏了三年,历经千辛万苦才到临安,讲道理,他内心只有三个字:缓一缓。
可沈虞太了解景国作战风格,他们不擅长经营城池,而极其擅长打快战,讲究乘胜追击,且越战越勇,他们攻城掠地势头很足,再加上目前西凉、高丽形势还算平稳,为防止夏国在临安朝廷崛起,景国必然会集中火力,猛攻南边,到那时,他们真是退无可退,只能登船出海了。
实则沈虞考虑的不错,前世临安小朝廷被景国穷追猛打,皇家加满朝文武居然被炮轰出海,燕珩就义之时,夏国名存实亡,再无翻身的机会。
这一切燕珩如何能告知旁人,旁人又如何能信。但好在沈虞不愧出身军人世家,嗅觉敏感,他极力劝诫萧阳,不要犹豫,要主动出击。
然则萧阳摇摆不决的态度,对于北伐,使得朝廷出现两股声音。
一是以沈虞为首的主战派,他们认为需要集结兵力,掌握战事的主动权;二则是宰相汪忠为首的主和派,他们认为景国蛮夷,无非要钱,金银财宝给他们就是,朝廷初迁临安,该好好修生养息。
不得不说,汪忠这类人的观点迎合萧阳的某种思想,中原朝廷的君王都有天生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太过火了就成了狭隘,中原认为异族不通文墨,犹如盗匪般,只要钱财,给了钱自然就能相安无事。
可若真金白银能换来和平,东都怎么会失守,江淮以北怎么会成为沦陷区。
此节先按下不表,沈虞久未等来援军和粮草,他便知道汪忠在萧阳面前肯定又进谗言了。
无奈自太、祖杯酒释兵权后,夏国重文轻武,武将在朝中难有话语权,沈虞又并无交好的文臣替他在后方稳定住萧阳的决心,所以到了此刻,他竟有些孤军奋战的意思。
沈虞大军一面等后援,一面缓慢往宋州前进。期间不间断有景国军队前来挑战骚扰,沈虞即便再运筹帷幄,难免有些捉襟见肘。
可就是这个空档给了元皓喘息的机会,他向景请求十万兵马,在宋州集结,准备整装待发与沈虞决一死战。
茂竹向燕珩汇报这一消息时,燕珩气得将手边的砚台砸碎,破口大骂萧阳,他道:“当初霍骁等将士牺牲在烟波渡,拼死送他渡河。他是怎么说的来着,不到一年全都忘了?居然做出“却把扬州当汴州”的事来!?”
燕珩提笔要给萧阳写信,提醒他莫要忘记当年的誓言,茂竹劝他慎重,燕珩的身份乃是机密,两国关系正是敏感的时候,保不准临安有景国的奸细,燕珩若是这时候联系萧阳,被有心人抓住把柄,后果不堪设想。景帝哪能咽的下这口气,怕是会集结所有兵力,宰了燕珩和沈虞不可,再者,阿桃还在上京。
一语提醒了燕珩,倒是自己冲动了,只是他重生以来费尽心机,忍受所有骂名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
燕珩感觉双眼一阵阵刺痛,眼前的事物一再出现重影,连带着脑袋发晕,有种想要呕吐的不适之感,为防茂竹看出来,燕珩撑在书案上,揉揉眉心。
茂竹上前询问,燕珩无声地摆摆手,半晌,他缓过神来,还是提笔写了一封信,那墨水干了之后即可消失,要对着光线才能瞧得见,正是薛书生发明的那种。
燕珩将信交给茂竹,道:“耶律胥需得加快脚步,另外青州常与高丽在海上有来往,吩咐下去,扮作景国士兵宰一船高丽人。”
可快信送出去将近十日还未有回音,沈虞不禁心里打鼓,要知当初他提议尽早北伐时,萧阳并不同意。
萧阳在北境先是被囚禁,逃出之后东躲西藏了三年,历经千辛万苦才到临安,讲道理,他内心只有三个字:缓一缓。
可沈虞太了解景国作战风格,他们不擅长经营城池,而极其擅长打快战,讲究乘胜追击,且越战越勇,他们攻城掠地势头很足,再加上目前西凉、高丽形势还算平稳,为防止夏国在临安朝廷崛起,景国必然会集中火力,猛攻南边,到那时,他们真是退无可退,只能登船出海了。
实则沈虞考虑的不错,前世临安小朝廷被景国穷追猛打,皇家加满朝文武居然被炮轰出海,燕珩就义之时,夏国名存实亡,再无翻身的机会。
这一切燕珩如何能告知旁人,旁人又如何能信。但好在沈虞不愧出身军人世家,嗅觉敏感,他极力劝诫萧阳,不要犹豫,要主动出击。
然则萧阳摇摆不决的态度,对于北伐,使得朝廷出现两股声音。
一是以沈虞为首的主战派,他们认为需要集结兵力,掌握战事的主动权;二则是宰相汪忠为首的主和派,他们认为景国蛮夷,无非要钱,金银财宝给他们就是,朝廷初迁临安,该好好修生养息。
不得不说,汪忠这类人的观点迎合萧阳的某种思想,中原朝廷的君王都有天生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太过火了就成了狭隘,中原认为异族不通文墨,犹如盗匪般,只要钱财,给了钱自然就能相安无事。
可若真金白银能换来和平,东都怎么会失守,江淮以北怎么会成为沦陷区。
此节先按下不表,沈虞久未等来援军和粮草,他便知道汪忠在萧阳面前肯定又进谗言了。
无奈自太、祖杯酒释兵权后,夏国重文轻武,武将在朝中难有话语权,沈虞又并无交好的文臣替他在后方稳定住萧阳的决心,所以到了此刻,他竟有些孤军奋战的意思。
沈虞大军一面等后援,一面缓慢往宋州前进。期间不间断有景国军队前来挑战骚扰,沈虞即便再运筹帷幄,难免有些捉襟见肘。
可就是这个空档给了元皓喘息的机会,他向景请求十万兵马,在宋州集结,准备整装待发与沈虞决一死战。
茂竹向燕珩汇报这一消息时,燕珩气得将手边的砚台砸碎,破口大骂萧阳,他道:“当初霍骁等将士牺牲在烟波渡,拼死送他渡河。他是怎么说的来着,不到一年全都忘了?居然做出“却把扬州当汴州”的事来!?”
燕珩提笔要给萧阳写信,提醒他莫要忘记当年的誓言,茂竹劝他慎重,燕珩的身份乃是机密,两国关系正是敏感的时候,保不准临安有景国的奸细,燕珩若是这时候联系萧阳,被有心人抓住把柄,后果不堪设想。景帝哪能咽的下这口气,怕是会集结所有兵力,宰了燕珩和沈虞不可,再者,阿桃还在上京。
一语提醒了燕珩,倒是自己冲动了,只是他重生以来费尽心机,忍受所有骂名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
燕珩感觉双眼一阵阵刺痛,眼前的事物一再出现重影,连带着脑袋发晕,有种想要呕吐的不适之感,为防茂竹看出来,燕珩撑在书案上,揉揉眉心。
茂竹上前询问,燕珩无声地摆摆手,半晌,他缓过神来,还是提笔写了一封信,那墨水干了之后即可消失,要对着光线才能瞧得见,正是薛书生发明的那种。
燕珩将信交给茂竹,道:“耶律胥需得加快脚步,另外青州常与高丽在海上有来往,吩咐下去,扮作景国士兵宰一船高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