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如火如荼,剩余的三门科目朱闻天已经没有多大压力,或者说是从最初也没有多大压力,只不过大头过去之后,朱闻天已经只剩下轻松。

    考试在进行,朱闻天帮助付文文的小把戏也在进行,如果说最初付文文找朱闻天帮忙的目的只是考上大学,第二天考试结束之后,她已经可以上一个不错的大学了。

    因为付文文是一名艺术特长生,文化课要求要低很多。

    等到高考第二天结束的时候,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体对本年度高考的评价口风开始一致起来——近年来最难的一次高考!

    而高考之前,大家还广泛认为,在高考实施改革的第一年时间里,本年度高考应该是一个过渡,题目应该偏向于简单。

    但是实际情况却是与广泛舆论是相悖的,不知道是不约而同,还是有什么共同的精神,反正就是每一科都很难,导致了总体难度更高。

    朱闻天思索着当天考的政/治和历史两门课程,似乎材料分析题目占据的比重很大,而且有些晦涩难懂,如果平时对两门课程没有深入思考,还真是有些把握不住方向。

    不过这个难度对朱闻天而言算不得什么,而且今天这两门课程越难,朱闻天敢断定,对陆瑶而言都更加有利。

    陆瑶可不仅仅是一个能博取高分的学生,更是一个对世界历史文化、政/治人文有着深入了解的“学者”,朱闻天用这个词感觉并不为过。

    曾经陆瑶跟朱闻天提起过,从很小的时候起,她就在家庭的影响下,相关知识不断被提及、被灌输,不是那种大水漫灌,而是滴水微灌,耳濡目染、耳熟能详。

    正是这种家庭环境,给予了陆瑶深厚的人文功底,因而这方面考试越难,就愈加能够体现陆瑶的实力和水平。

    朱闻天有理由相信,今天的两门考试,即使是自己应该也比不上陆瑶的成绩,做题过程之中朱闻天已经感觉到了一些知识底蕴的欠缺。

    就比如一道思路很开阔的题目,要对比15世纪时欧洲文艺复兴与明朝的情况,包括社会成熟度和科技水平等等各个方面,特别是文化,还被单独拿出来设定了题目。

    这样一道题目,是考察文化与生产力关系的辩证,朱闻天能够准确把握这一点,但是在具体事例分析上,朱闻天感觉还是有点牵强附会。

    尤其是最后一问,要谈论欧洲文艺复兴创造的新局面,以及中国明朝在历史中的地位,朱闻天有种很彻悟,但是不能完全表达的感觉。

    朱闻天想要表达不同的人文取向决定了不同的社会前景,但是感觉有点儿不妥帖,同时也缺乏给出论证的基础。

    而史实却是明确地摆在眼前,欧洲经历文艺复兴之后,犹如万物复苏一般,一切都葳蕤着生机;相比之下,明朝嘛,则是另外一种转折点。

    在临近考试结束的时候,朱闻天反复掂量,还是没有答得完全透彻,而这方面陆瑶的优势却是无与伦比的。

    “小天,你就不问问瑶瑶考得怎么样?”

    电视新闻之中播放有关“最难”高考论调的时候,朱妈妈显然又有些担心了起来,于是最终没有忍住问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