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活了好一阵,林寒才总算将两台「费米子垂直牵引仪」的大部件拼装完成。

    大部件搞定之后,他就陆续将之运出,交给手下的人,再由他们运到陕北。

    随后,万象实验室、陕改委、当地政府就正式公布了「黄河工程」的开启时间,以及具体地点。

    ……

    瑜林市东,滔滔黄河沿岸。

    今天的黄河岸边热闹非常,两边都是人山人海,红旗招展,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全国各地的官员,还有一些企业代表、学者,都聚在此处,仿佛正在期待着什么。

    现场一片热闹,人头耸动之际,议论的声音不绝于耳。

    附近的居民也有不少跑过来凑热闹,大多好奇非常地指指点点,一边议论一边拿着手机、相机各种拍照。

    毕竟今天这场景以往可从没有过,就这么个有些偏僻的地方,愣是聚集了来自几十个国家的人,啥人都有。

    黑白黄三色皮肤相间,中文、英语、法语、日语、俄语多种语言此起彼伏。

    天上一片无人机,地上一堆汽车,摄像机到处都是……

    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留着金色卷发的中年白人男子,正拿着手机对眼前的滔滔黄河水以及附近的陕北风光拍照,偶尔放下手机,朝远处张望一番。

    他叫布鲁斯,是英国《nature》杂志的一名编辑,主要负责环境科学相关的内容。

    布鲁斯这次特意赶到华夏陕北,为的是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震惊世界的「黄河工程」的相关资料。

    本来,《nature》杂志是想单独与万象实验室沟通的,但万万没想到的是,万象实验室居然直接拒绝了。

    这让布鲁斯很懵逼。

    要知道,他们杂志可是全世界最顶级的科学杂志,创办以来已有近150年的历史,许多诺奖级的成果都是率先发表在他们这里。

    不知道有多少科学家,争着抢着要在《nature》上发文章,甚至将在《nature》上发文章的数量视为学术影响力的主要标尺之一。

    结果万象居然没鸟他,让他自己直接到现场看。

    没办法,「黄河工程」这种级别的环境工程意义实在太过重大,谁都不愿意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