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到重阳,院子里的菊花就陆陆续续盛开了,思博苑里一簇一簇的绽放着秋的色彩,看着就热闹起来。

    年初才过了元宵,周金平和李氏就带着周金泰和两个孩子回了江陵老家,参加童生试,算算日子,也该回来了。

    这日周杏和往常一样带着妹妹在小书房写字描红,周母本来是要带这姐俩过去松鹤院一道住的,只是周杏却道自己年纪不小了,也能管得住周梨拒了,见周杏不愿,周母也就罢了,这深宅大院的也不怕有什么歹人进得来,不过是担心周杏姐妹两个晚上害怕才提议叫姐俩和她住的。

    “姑娘,三老爷三夫人回来了。现正在马房正卸行礼呢!”来报信小丫头一脸兴奋,小脸红扑扑的。

    周梨立刻跳了起来,扔了笔就往外跑。

    “阿梨你慢点儿!”周杏忙追上去,还不忘让丫头给那小丫头拿果子吃。

    到了墨韵堂,才知道来的不止回乡考试的几人,还有外祖母一家子都来了。

    李琦两年多前成了亲,娶的是镇上私塾傅先生的女儿傅婉君,李琦早年在傅先生那里念的书,十分得傅先生器重。

    这不女儿及笄了,就托人问李母,想招李琦做个半子,不知李母意向如何?李母还能如何,自然满心欢喜的请了媒人去求亲。

    这回上京是为了三年后的会试,李琦头年乡试考了五十多名,觉得自身才学不够,今年的会试就没参加,本来是打算等两年后赴京。

    李氏多年未见娘家人,心中实在不舍。周金平就着现下人手够,可以把岳母弟媳小侄子一并带过来,劝妻弟先过来适应环境,省得两年后李琦赴京赶考,家中只有老幼,到时候独自进京赶考放心不下,拖家带口又不好出门。

    李琦心里一直装着这事呢,周金平一说,自然心动,只是自己也知道,姐姐在京里住的地方到底和乡下不一样,乡下是亲家伯母管事,姐夫是亲儿子,帮帮内弟,伯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算了,京里管家却是姐夫的嫂子,自己过去居住算什么事呢。

    周金平也算看着李琦长大的,对他再了解不过,见他神色一动,心里就有谱了,不等他开口,就再接再厉,“再一个,京里读书人多,你去了以后还能多交些朋友交流学问,这总比闭门造车强吧,阿崇他们的先生春试考了个第七名,进了翰林院,你去了带着阿崇他们念书也行,你金川哥好歹也是进士出身,有什么不懂的,去请教他也近便。”

    这么一来,李琦就把乡下的家什产业一并处理妥当,带着一家子跟着姐夫进京了。

    李琦的儿子才一岁多,名叫李荣,是个十分可爱的小胖墩,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逗人发笑,偏这小家伙什么也不懂,别个笑他也跟着笑,露出几颗白生生的小乳牙,越发的惹人喜欢。

    自此,李琦一家就在周家住下了,李琦就如之前的沈先生一般每日带着周云崇几个念书,闲暇时便去寻周金川请教学问。

    沈先生进了翰林院也没搬家,还在租的小院里住着,与李琦相熟后倒把自家孩子也一并扔到周家学堂叫李琦带了,休沐日过府考校孩子们的学问,或带着李琦参加文会,或带着孩子外出采风。

    李琦是个有成算的,虽在周家过得畅快,却也不能做个得过且过的人,心里还在为以后多打算,因来京不久,对许多事都不熟,与沈先生相交后便托了沈先生帮忙打听,想在附近买个小院子。

    李琦是想搬出来住的,虽周家人都是好相处的,但亲戚之间的相处,还是要有度,自家在周家住的久了怕是不行的,想出来住自然要有个地方落脚,租的还不行,明明在亲戚家住着非要租个小院子搬出来,说出去也不好听,这是给人脸色看呢!

    还是要买一个,无论大小,有了自家的房子,再要搬出来就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