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青的宋人身份,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得到李靖的绝对信任,帝王有猜疑的本能,但他能压抑本能,前提是目标能给他带来更大的利益。
晏青要开发南方,李靖不反对,因为开发南方的利益确实远远高于北方。可李靖认为,开发汉海南岸地区更有价值,大瀑军太远,即便开发起来也有价值,但控制力太弱。只是宰相坚持,他也不认为是什么大问题。
但修建运河,就让李靖开始怀疑晏青的立场了。
如果李靖控制着东洲东西两岸,他当然很支持修建一条沟通两岸的运河,但问题是,西岸十二都被燕国牢牢控制,这里有一千多万人口,有燕国建立的高效官府,修建一条运河,确实能让汉国和燕国联系更加紧密,但危险也随之而来。
汉海大道这种陆路通道,都让李靖和十二都进行过激烈争夺,最终李靖控制东端,十二都控制西端。由于两国目前的敌对状态,虽然没有继续大战,但双方都在边境陈兵,只是谁都无法翻越西岸的连绵山脉,保持着无可奈何的和平,一旦打通运河,争夺势必更加惨烈,而且谁都没有后路。
这相当于是将大汉跟大燕朝全面开战方向进行引导!
李靖可以不在乎晏青这个宋人在汉国为大宋谋求一定的利益,就好像秦国派张仪到魏国做丞相那样,但李靖无法接受晏青试图用阴谋来左右大汉的命运。
所以他坚决拒绝了修建运河的提议,理由是成本太高。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将晏青免职,尽管他彻底不信任这个人了,但这个人还能给他带来好处。就算没有每年数十万移民,他都不会免除晏青,因为除了移民,晏青还带来了更大的资源,来自中州的智力资源。
晏青的科举,吸引来了大量中州世子。不仅仅有宋国大量失意书生,连燕国的府学才子都被吸引到了汉国做官。三年时间,晏青招募了一万多这样的优秀人才。
如果不是晏青,换一个人未必能做到。至少李靖很确信,他自己来做,可能就做不到。哪怕他背景比晏青更深,但在中州的人脉,真的未必有晏青深厚。
晏青吸引来的大量士子,来自宋国的读书人自不用说,各个阶层都有,但燕国的府学才子,则主要来自扬州。扬州这座城市,如今日益没落。大战中长期被围困,大大影响了这里的经济。大战之后,宋燕两国隔长江撑起对峙,南北贸易中断,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如今只能靠走私维持贸易,导致扬州这座沟通南北的商业城市失去了地利,沿着长江的优势,却完全无法跟上海、通州等城市相比,于是当年力压上海的扬州,如今一再沉沦,人口下降了一大半,已经不再是一个能影响全国的中心城市了。
扬州自身的萎缩,导致扬州府学的学子很难在这里找到前途,只能大量前往其他地方。其中一部分就被晏青吸引到了东洲,给予他们直接做官的机会。当然,扬州府学子弟也可以去燕国做官,可他们必须经历十年军旅生涯,这劝退了大部分府学子弟。另外,晏氏家族在扬州的影响力巨大,亲朋故旧无数,扬州豪族,跟晏氏家族或多或少都有联系,因此晏青这个晏氏子弟背景,让他可以吸引到很多扬州人。
当然,李靖在扬州的影响力也很大,他母亲可是扬州夫人。他的号召力,加上晏氏的号召力,才能让他吸引到大量扬州子弟投奔。换另一个宰相,就做不到这一点。
从中州吸引来的上万优秀读书人,大大提高了大汉朝廷的水平。虽然还是比不上宋国和燕国,可比世界上其他国家,已经远远超越。
晏青在其他方面的才能,也让李靖十分满意。尤其是经济上的,他选择的北方防御,南方开拓,将国家资源投入到了消耗最少,产出最大的方向。用同样的思路,晏青将大汉民间的经济潜力开发的淋漓尽致。
他将大量曾经折彦文主持兴建的管办产业变卖之后,不但没有影响生产,反而更加的灵活,许多民间商人参与进来,许多中小作坊开办起来,汉国许多商品的价格大幅度降低,取代了进口。
许多商人,并不是大汉本地人,都是直接从中州移民来的,扬州商人就占了很大比例。
这些商人,带来的不仅仅是资本,相反,许多商人就是因为破产才移民东洲的。他们带来的是商业知识、经验和技能。
其中有个抱着发财梦的年轻商人,带来了蒸汽驱动的商船模型。晏青给予他资助,很快宽阔的苦水河上就出现了冒着黑烟的蒸汽轮船,大大加快了苦河流域的贸易。
晏青要开发南方,李靖不反对,因为开发南方的利益确实远远高于北方。可李靖认为,开发汉海南岸地区更有价值,大瀑军太远,即便开发起来也有价值,但控制力太弱。只是宰相坚持,他也不认为是什么大问题。
但修建运河,就让李靖开始怀疑晏青的立场了。
如果李靖控制着东洲东西两岸,他当然很支持修建一条沟通两岸的运河,但问题是,西岸十二都被燕国牢牢控制,这里有一千多万人口,有燕国建立的高效官府,修建一条运河,确实能让汉国和燕国联系更加紧密,但危险也随之而来。
汉海大道这种陆路通道,都让李靖和十二都进行过激烈争夺,最终李靖控制东端,十二都控制西端。由于两国目前的敌对状态,虽然没有继续大战,但双方都在边境陈兵,只是谁都无法翻越西岸的连绵山脉,保持着无可奈何的和平,一旦打通运河,争夺势必更加惨烈,而且谁都没有后路。
这相当于是将大汉跟大燕朝全面开战方向进行引导!
李靖可以不在乎晏青这个宋人在汉国为大宋谋求一定的利益,就好像秦国派张仪到魏国做丞相那样,但李靖无法接受晏青试图用阴谋来左右大汉的命运。
所以他坚决拒绝了修建运河的提议,理由是成本太高。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将晏青免职,尽管他彻底不信任这个人了,但这个人还能给他带来好处。就算没有每年数十万移民,他都不会免除晏青,因为除了移民,晏青还带来了更大的资源,来自中州的智力资源。
晏青的科举,吸引来了大量中州世子。不仅仅有宋国大量失意书生,连燕国的府学才子都被吸引到了汉国做官。三年时间,晏青招募了一万多这样的优秀人才。
如果不是晏青,换一个人未必能做到。至少李靖很确信,他自己来做,可能就做不到。哪怕他背景比晏青更深,但在中州的人脉,真的未必有晏青深厚。
晏青吸引来的大量士子,来自宋国的读书人自不用说,各个阶层都有,但燕国的府学才子,则主要来自扬州。扬州这座城市,如今日益没落。大战中长期被围困,大大影响了这里的经济。大战之后,宋燕两国隔长江撑起对峙,南北贸易中断,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如今只能靠走私维持贸易,导致扬州这座沟通南北的商业城市失去了地利,沿着长江的优势,却完全无法跟上海、通州等城市相比,于是当年力压上海的扬州,如今一再沉沦,人口下降了一大半,已经不再是一个能影响全国的中心城市了。
扬州自身的萎缩,导致扬州府学的学子很难在这里找到前途,只能大量前往其他地方。其中一部分就被晏青吸引到了东洲,给予他们直接做官的机会。当然,扬州府学子弟也可以去燕国做官,可他们必须经历十年军旅生涯,这劝退了大部分府学子弟。另外,晏氏家族在扬州的影响力巨大,亲朋故旧无数,扬州豪族,跟晏氏家族或多或少都有联系,因此晏青这个晏氏子弟背景,让他可以吸引到很多扬州人。
当然,李靖在扬州的影响力也很大,他母亲可是扬州夫人。他的号召力,加上晏氏的号召力,才能让他吸引到大量扬州子弟投奔。换另一个宰相,就做不到这一点。
从中州吸引来的上万优秀读书人,大大提高了大汉朝廷的水平。虽然还是比不上宋国和燕国,可比世界上其他国家,已经远远超越。
晏青在其他方面的才能,也让李靖十分满意。尤其是经济上的,他选择的北方防御,南方开拓,将国家资源投入到了消耗最少,产出最大的方向。用同样的思路,晏青将大汉民间的经济潜力开发的淋漓尽致。
他将大量曾经折彦文主持兴建的管办产业变卖之后,不但没有影响生产,反而更加的灵活,许多民间商人参与进来,许多中小作坊开办起来,汉国许多商品的价格大幅度降低,取代了进口。
许多商人,并不是大汉本地人,都是直接从中州移民来的,扬州商人就占了很大比例。
这些商人,带来的不仅仅是资本,相反,许多商人就是因为破产才移民东洲的。他们带来的是商业知识、经验和技能。
其中有个抱着发财梦的年轻商人,带来了蒸汽驱动的商船模型。晏青给予他资助,很快宽阔的苦水河上就出现了冒着黑烟的蒸汽轮船,大大加快了苦河流域的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