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章(1/4)
相比起还没几个人尝试过的饺子,雪雁的粥显然更有知名度。
开业当天,有个简单的小仪式,九点五十八分放两挂一千响的鞭炮,告诉一下周围的邻居,可以来自家消费了。
其实当天早上六点钟,早餐就已经开始卖了。
头天晚上小米就泡上,茶叶蛋也煮到锅里了,第二天早上四点,雪雁、罗成两口子还有杨叔杨婶就到店里做粥做馒头包子准备开业。金素英蒸馒头包子的手艺特别好,她是主厨。也是怪了,雪雁的厨艺按说也是可以的,偏就是蒸不好馒头,也不是不能吃,就是跟金素英做的比起来,口感上明显差。她就只管调包子馅,罗成一身的力气,揉面最合适了。这边包子馒头进锅,正好到咸菜铺子那边儿装好了咸菜给胜利饭店送货。茶叶蛋饭店不送了,店里这边儿也是带着卖,一天二三百个一小锅就够了。头天做好放锅时浸味儿,放一晚上,夏天也不至于坏掉。早上来打火一热就行。
头一天,没敢多做,怕卖不完,就熬了三锅粥。有店面了,在店吃也行了。再配上小咸菜。
批发市场上人早,五点半,所有的铺子都开门了,来进货的也都陆续上人。店里也开始有客人了。不过大部分还是铺子的老板门,急着做生意,没时间做饭,来买了现成了回去趁空吃了。都是老主顾,送咸也不用小碟子盛,都让自己拿,能吃多少拿多少。有几位特别好意思的,能把一天的咸菜都拿出去,把高婶子气得只瞪眼睛。
“算了,婶子。这样人儿到哪都有。咱也不差那一口。”雪雁还劝着高婶看开点儿。
“一筷子能夹半饭盒去,得两三毛钱呢。真够可以的……”这会儿的方便袋还没那么多,邻居们来打饭都是自己带着盆儿或者饭盒,盛上粥,再拿几个馒头或者包子,有的活得糙一点的,直接把咸菜放粥里,也不单放。
“一人一个活法儿,也是日子过得确实紧,等她钱挣够多了,不差那三毛两毛的,就好了。”雪雁知道高婶说的是内市第三排第一家卖菜的张嫂子,贪小便宜没够,一天要是不占几分钱便宜就跟赔了似的。就那么个人,只能她占便宜,别人都得吃亏就是她的道理。但凡觉得少占了点儿,都不行的。这号人,那生意是做不大的。来她店里进货的,大多数都是生客,老客很少。有个别老顾客,那也是生意做熟了,习惯而已。
“哼,她?她这辈子都不带改的。她现在差那三两毛的吗?那是比着小朱拿呢。”高婶说的小朱,是张嫂子的邻居朱大姐,也是卖菜的。卖菜成本最低嘛。两家挨着都卖菜,朱家的生意能好三倍不止,两口子肯干,踏实,菜收拾得干净,还给送货,朱大姐人活泛,生意做得红火。就是命苦,她家里四五个孩子,从中学到小学都有,还有公公生病瘫痪在家,婆婆身体也不是太好,常年吃药,就她家男人一个儿子,两口子挣钱养活十来口人,一分钱都是钱。买铺子交的首付的一千来块钱,那真是熬了心血攒下的。背着每月房钱,更是不敢花了。
两个人的早饭,就买一饭盒的粥,一毛钱的。还得厚着脸皮让高婶给多打一勺米汤。就是混个水饱儿。人穷志短,拿那么多咸菜,是要就着玉米饼子当中午饭的。这样的人,能帮谁都愿意伸把手儿。偏家里条件明明不错,家里就两个孩子,还是公婆给养着,男人也上班每月有工资的张嫂子,非跟人家比。也是愁人。
一个市场,四百八十个档口,几百人的小圈子,形形色色,真是什么样儿的人都有。
其实也挺有意思的。
有铺子了就是这样儿好,早餐卖得比想象中的还要好,自家的铺子装修花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其它大部分的店铺都是拿到钥匙第二天的就开业了。几天时间,人气儿已经起来了。也都知道这是之前卖粥的雪雁开的店了。这一开门,老顾店就回家一大部分。市场越来越好,做小买卖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下面县城的,地级市的,都过来进货,原的都是提前一天来,早早就过来。看这边店里人多,从众心理,也都过来吃。两百多茶叶蛋早早就卖完了。三锅粥也没够卖,又多熬了两锅。包子馅现做来不及,又加蒸了两笼屉馒头。
卖粥送咸菜也不是白送的,有人吃着咸菜好,又正好是做吃食生意的,就直接下了订单,批上一些回去试着卖看看。
早餐雪雁没管,高婶看着收钱就行,她自己干窗口快一年,很熟练了。高叔帮着给打包,店食的给上上菜,金素英自己在厨房,也能忙得过来。
雪雁跟罗成两个在咸菜铺子,都快忙飞起来了。
她那咸菜,得利饭店用咸菜炒的打卤面都成了招牌之一了。周围的人,哪个不知道那咸菜就是她家出的。高婶那窗口又只零卖不批发。多少人等着盼着要做她这个咸菜的生意呢。总算等到他这门市支起来,知道要开始批咸菜了,恨不得天天盯着她啥时候开业。头天知道她今儿个早要开业的,都早早的过来排队。夏天咸菜放不长,都不敢多批,你十斤他八斤的,罗成一直就在盛咸菜,称重,雪雁就是收钱,八毛钱一斤。二十三口咸菜缸,挨着饺子馆厨房的三口缸空着,给饭店送过去一缸,留一缸自家用。十八口大缸,三千多斤,一早上而已,全卖完了。
做咸菜的时候,都已经是把销量往高了预测,按两天准备的。哪知道,居然没够。
没到八点半呢,咸菜铺子关门了……
开业当天,有个简单的小仪式,九点五十八分放两挂一千响的鞭炮,告诉一下周围的邻居,可以来自家消费了。
其实当天早上六点钟,早餐就已经开始卖了。
头天晚上小米就泡上,茶叶蛋也煮到锅里了,第二天早上四点,雪雁、罗成两口子还有杨叔杨婶就到店里做粥做馒头包子准备开业。金素英蒸馒头包子的手艺特别好,她是主厨。也是怪了,雪雁的厨艺按说也是可以的,偏就是蒸不好馒头,也不是不能吃,就是跟金素英做的比起来,口感上明显差。她就只管调包子馅,罗成一身的力气,揉面最合适了。这边包子馒头进锅,正好到咸菜铺子那边儿装好了咸菜给胜利饭店送货。茶叶蛋饭店不送了,店里这边儿也是带着卖,一天二三百个一小锅就够了。头天做好放锅时浸味儿,放一晚上,夏天也不至于坏掉。早上来打火一热就行。
头一天,没敢多做,怕卖不完,就熬了三锅粥。有店面了,在店吃也行了。再配上小咸菜。
批发市场上人早,五点半,所有的铺子都开门了,来进货的也都陆续上人。店里也开始有客人了。不过大部分还是铺子的老板门,急着做生意,没时间做饭,来买了现成了回去趁空吃了。都是老主顾,送咸也不用小碟子盛,都让自己拿,能吃多少拿多少。有几位特别好意思的,能把一天的咸菜都拿出去,把高婶子气得只瞪眼睛。
“算了,婶子。这样人儿到哪都有。咱也不差那一口。”雪雁还劝着高婶看开点儿。
“一筷子能夹半饭盒去,得两三毛钱呢。真够可以的……”这会儿的方便袋还没那么多,邻居们来打饭都是自己带着盆儿或者饭盒,盛上粥,再拿几个馒头或者包子,有的活得糙一点的,直接把咸菜放粥里,也不单放。
“一人一个活法儿,也是日子过得确实紧,等她钱挣够多了,不差那三毛两毛的,就好了。”雪雁知道高婶说的是内市第三排第一家卖菜的张嫂子,贪小便宜没够,一天要是不占几分钱便宜就跟赔了似的。就那么个人,只能她占便宜,别人都得吃亏就是她的道理。但凡觉得少占了点儿,都不行的。这号人,那生意是做不大的。来她店里进货的,大多数都是生客,老客很少。有个别老顾客,那也是生意做熟了,习惯而已。
“哼,她?她这辈子都不带改的。她现在差那三两毛的吗?那是比着小朱拿呢。”高婶说的小朱,是张嫂子的邻居朱大姐,也是卖菜的。卖菜成本最低嘛。两家挨着都卖菜,朱家的生意能好三倍不止,两口子肯干,踏实,菜收拾得干净,还给送货,朱大姐人活泛,生意做得红火。就是命苦,她家里四五个孩子,从中学到小学都有,还有公公生病瘫痪在家,婆婆身体也不是太好,常年吃药,就她家男人一个儿子,两口子挣钱养活十来口人,一分钱都是钱。买铺子交的首付的一千来块钱,那真是熬了心血攒下的。背着每月房钱,更是不敢花了。
两个人的早饭,就买一饭盒的粥,一毛钱的。还得厚着脸皮让高婶给多打一勺米汤。就是混个水饱儿。人穷志短,拿那么多咸菜,是要就着玉米饼子当中午饭的。这样的人,能帮谁都愿意伸把手儿。偏家里条件明明不错,家里就两个孩子,还是公婆给养着,男人也上班每月有工资的张嫂子,非跟人家比。也是愁人。
一个市场,四百八十个档口,几百人的小圈子,形形色色,真是什么样儿的人都有。
其实也挺有意思的。
有铺子了就是这样儿好,早餐卖得比想象中的还要好,自家的铺子装修花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其它大部分的店铺都是拿到钥匙第二天的就开业了。几天时间,人气儿已经起来了。也都知道这是之前卖粥的雪雁开的店了。这一开门,老顾店就回家一大部分。市场越来越好,做小买卖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下面县城的,地级市的,都过来进货,原的都是提前一天来,早早就过来。看这边店里人多,从众心理,也都过来吃。两百多茶叶蛋早早就卖完了。三锅粥也没够卖,又多熬了两锅。包子馅现做来不及,又加蒸了两笼屉馒头。
卖粥送咸菜也不是白送的,有人吃着咸菜好,又正好是做吃食生意的,就直接下了订单,批上一些回去试着卖看看。
早餐雪雁没管,高婶看着收钱就行,她自己干窗口快一年,很熟练了。高叔帮着给打包,店食的给上上菜,金素英自己在厨房,也能忙得过来。
雪雁跟罗成两个在咸菜铺子,都快忙飞起来了。
她那咸菜,得利饭店用咸菜炒的打卤面都成了招牌之一了。周围的人,哪个不知道那咸菜就是她家出的。高婶那窗口又只零卖不批发。多少人等着盼着要做她这个咸菜的生意呢。总算等到他这门市支起来,知道要开始批咸菜了,恨不得天天盯着她啥时候开业。头天知道她今儿个早要开业的,都早早的过来排队。夏天咸菜放不长,都不敢多批,你十斤他八斤的,罗成一直就在盛咸菜,称重,雪雁就是收钱,八毛钱一斤。二十三口咸菜缸,挨着饺子馆厨房的三口缸空着,给饭店送过去一缸,留一缸自家用。十八口大缸,三千多斤,一早上而已,全卖完了。
做咸菜的时候,都已经是把销量往高了预测,按两天准备的。哪知道,居然没够。
没到八点半呢,咸菜铺子关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