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除国是一个大消息,秦王成为了大明三百年来,继厉王之后,第二个因为凌虐百姓,而被皇帝除国的朱家子孙。
这对分封在各地的藩王都是一个极大的震撼和敲打。
尤其是同封在陕西的庆王和肃王。和秦王一样,对三边总督孙传庭在陕西清理军屯的政策,他们两家都是不满,并暗中阻挠,也曾经和秦王一样,霸占过水利,秦王被除国的消息一出,他两家立刻就老实了--明眼人都能看出,虽然秦王被除国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资贼,但秦王凌虐百姓,在陕西恶声恶状,名声不佳,为百姓所愤怒,也是一个推波助澜的原因。
庆王和肃王不想重蹈秦王覆辙,尤其是在现在的风口上。
依附他们的乡绅豪强,登时就失去了靠山,孙传庭压力大减,清理军屯,收拢灾民,筹集粮饷的工作,事半功倍的展开。虽然朱慈烺还没有得到消息,但他相信,以孙传庭的能力和魄力,此时陕西的情况,一定会比历史的崇祯十六年,好上很多。
秦王除国,藩王们受到敲打,不但陕西的肃王和庆王,就是分封在江南各地的亲王,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也会稍微掂量一下,想办法收敛平常嚣张跋扈、与民争利的嘴脸,这对大明朝廷,大明百姓,都是一件莫大的好事。
马蹄向前,太子马队沿着笔直的中轴大道,向皇宫进发,甲兵护卫中的朱慈烺的心思却始终没有停。
除了陕西的秦王,他还想到了福王和河南的局势,福王已死,福王一脉绝嗣,朝廷在去年冬天就发下了圣旨,将福王府原有的土地全部收归国有,并照河南巡抚高名衡的请求,将其全部用在安置流民之上,照高名衡的奏请,一个流民青壮年可分两亩地,三年免租,六年后归自己所有。
而在朝廷默许河南的高粮价,京惠商行在去年十一月,在河南巡抚衙门拿到了第一笔高价卖粮的银子后,各地粮商受到鼓舞,纷纷往河南运粮,河南各地以工代赈,修建城墙水利和道路的工程,断断续续,一直都没有停,各种因素加合在一起,虽然很是困难,高名衡愁的头发都白了,但河南的百万灾民还是顺利的过了冬天,没有发生一起聚啸哗变之事。
河南的局势,渐渐稳定下来。
河南稳,中原定,现在蛰伏在商洛山中,想要择机再起的李自成就没有机会了。
当然了,还要老天配合,如果河南陕西地区再来一场百年不遇的旱灾或者是蝗灾,朝廷赈济不到,李自成肯定还是会再出来的。
因此,尽快剿灭李自成,依然是朝廷的当务之急,也是三边总督孙传庭的首要任务。
对孙传庭的统率力,朱慈烺是不怀疑的,只要保障粮饷,给孙传庭充分的练兵时间,剿灭李自成只是时间问题,想到穿越以来,很多名臣都已经见过了,唯独这一位他前世读史时,最敬重最惋惜的名臣,却始终没有机会得见,
朱慈烺一边行一边想,眼角的余光发现今日的京师街头,比往日好像热闹了很多,行人密集,尤其是多了很多身着儒衫的文人,忽然想起,三年一次的大春试,就在这几日了。
春试也就是会试,乃是中国古代科举的最高殿堂,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三年一次,第一名当然就是状元,崇祯一朝,一共有六次会试,但就后来者的眼光看,出人才最少、最不为人所知的,就是崇祯十六年,也就是这最后一次了。
除了一个张家玉,朱慈烺想不出还有其他在历史上留在一定印记的进士。
至于三元,状元榜眼和探花,除了状元隐身乡下,终身不仕之外,榜眼和探花最后都随波逐流,成了清廷的官,作为一个穿越者,朱慈烺没有责怪他们的意思,只是觉得王朝末年,最后一次会试,竟然隐藏着这么多的颓败。
当然了,这个时代的百姓和文人都不会知道,一场亡国亡天下的灾祸,原本应该在一年之后到来,现在大家最关心,议论最多的,除了太子在天津和沧州的扫弊,另外就是即将开始的会试了。
芸芸众生,这一刻,朱慈烺竟有些俯视的感觉。
这对分封在各地的藩王都是一个极大的震撼和敲打。
尤其是同封在陕西的庆王和肃王。和秦王一样,对三边总督孙传庭在陕西清理军屯的政策,他们两家都是不满,并暗中阻挠,也曾经和秦王一样,霸占过水利,秦王被除国的消息一出,他两家立刻就老实了--明眼人都能看出,虽然秦王被除国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资贼,但秦王凌虐百姓,在陕西恶声恶状,名声不佳,为百姓所愤怒,也是一个推波助澜的原因。
庆王和肃王不想重蹈秦王覆辙,尤其是在现在的风口上。
依附他们的乡绅豪强,登时就失去了靠山,孙传庭压力大减,清理军屯,收拢灾民,筹集粮饷的工作,事半功倍的展开。虽然朱慈烺还没有得到消息,但他相信,以孙传庭的能力和魄力,此时陕西的情况,一定会比历史的崇祯十六年,好上很多。
秦王除国,藩王们受到敲打,不但陕西的肃王和庆王,就是分封在江南各地的亲王,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也会稍微掂量一下,想办法收敛平常嚣张跋扈、与民争利的嘴脸,这对大明朝廷,大明百姓,都是一件莫大的好事。
马蹄向前,太子马队沿着笔直的中轴大道,向皇宫进发,甲兵护卫中的朱慈烺的心思却始终没有停。
除了陕西的秦王,他还想到了福王和河南的局势,福王已死,福王一脉绝嗣,朝廷在去年冬天就发下了圣旨,将福王府原有的土地全部收归国有,并照河南巡抚高名衡的请求,将其全部用在安置流民之上,照高名衡的奏请,一个流民青壮年可分两亩地,三年免租,六年后归自己所有。
而在朝廷默许河南的高粮价,京惠商行在去年十一月,在河南巡抚衙门拿到了第一笔高价卖粮的银子后,各地粮商受到鼓舞,纷纷往河南运粮,河南各地以工代赈,修建城墙水利和道路的工程,断断续续,一直都没有停,各种因素加合在一起,虽然很是困难,高名衡愁的头发都白了,但河南的百万灾民还是顺利的过了冬天,没有发生一起聚啸哗变之事。
河南的局势,渐渐稳定下来。
河南稳,中原定,现在蛰伏在商洛山中,想要择机再起的李自成就没有机会了。
当然了,还要老天配合,如果河南陕西地区再来一场百年不遇的旱灾或者是蝗灾,朝廷赈济不到,李自成肯定还是会再出来的。
因此,尽快剿灭李自成,依然是朝廷的当务之急,也是三边总督孙传庭的首要任务。
对孙传庭的统率力,朱慈烺是不怀疑的,只要保障粮饷,给孙传庭充分的练兵时间,剿灭李自成只是时间问题,想到穿越以来,很多名臣都已经见过了,唯独这一位他前世读史时,最敬重最惋惜的名臣,却始终没有机会得见,
朱慈烺一边行一边想,眼角的余光发现今日的京师街头,比往日好像热闹了很多,行人密集,尤其是多了很多身着儒衫的文人,忽然想起,三年一次的大春试,就在这几日了。
春试也就是会试,乃是中国古代科举的最高殿堂,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三年一次,第一名当然就是状元,崇祯一朝,一共有六次会试,但就后来者的眼光看,出人才最少、最不为人所知的,就是崇祯十六年,也就是这最后一次了。
除了一个张家玉,朱慈烺想不出还有其他在历史上留在一定印记的进士。
至于三元,状元榜眼和探花,除了状元隐身乡下,终身不仕之外,榜眼和探花最后都随波逐流,成了清廷的官,作为一个穿越者,朱慈烺没有责怪他们的意思,只是觉得王朝末年,最后一次会试,竟然隐藏着这么多的颓败。
当然了,这个时代的百姓和文人都不会知道,一场亡国亡天下的灾祸,原本应该在一年之后到来,现在大家最关心,议论最多的,除了太子在天津和沧州的扫弊,另外就是即将开始的会试了。
芸芸众生,这一刻,朱慈烺竟有些俯视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