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归途
经这么一折腾,先前那般过节的气氛已经大大减弱,虽然几个媳妇和丫鬟费尽心思弄了些好意头的糕点讨老太太欢心,但终究是不如看着儿孙后辈有出息来得心里熨帖。
八月十五的团圆饭,林家的人齐聚一堂,只少了林和一家。林福和林寿捱着屁股上的疼痛勉强呆在了席上。一家人观风赏月,尽量谈论着些开心的事情,看着那气氛倒也显得热闹,可一来前日小字辈出了事情,大人孩子都受了罚,二来过了中秋,林武一家便要离京而去,回到南方昌宁府去了。老太太固然有些舍不得,周氏也和陈氏脾性相近,相互间谈得来,忽然间一走,心里也有点空落。所以席上虽然都谈着团圆,但到后来散席的时候,又不免多了些离别的伤感意味。
八月十六,古石街。
靖北伯府门前,老太太赵氏居中,林文和周氏左右搀扶着,旁边林德、夏氏、郑氏和林启、林福、林寿及众多丫鬟仆子密麻麻站了一大排,送二房林武一家离京。
林武看着自己母亲日渐苍老的面容和渐渐有些佝偻的身躯,不由得一阵唏嘘和伤感,此一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回来了。林武本已踏上了车板,又折返回来,噗通一声跪倒在地,给赵氏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母亲,不肖孩儿走了,您多多保重……”林南和陈氏也在旁边跪倒,齐齐地磕头。
老太太赵氏本来就在忍着,此刻三人当街一跪,赵氏便再也压抑不住,两行热泪滚落下来:“好,好,你们也保重,快……快去吧!”说完,将头扭了过去,不停地拿着帕子抹着脸。林文见状,使个眼色给周氏,随后接了旁边仆役牵来的缰绳,一翻身上了马:“母亲,我这就去送送二弟,母亲放心,此去一路都是坦途,二弟为人处事又细心谨慎,必会安然而返的。”
“母亲勿要伤心,别郁坏了身子,日后若是有暇,必会再见的。还是先回屋去吧!”周氏也在旁边劝慰,老太太点点头,却兀自不动,只朝林武挥了挥手:“走吧,再晚了就误了时辰了。”
古人婚丧嫁娶,破土起屋,出行返家,都讲究吉日吉辰。听母亲如此一说,林武便也不再作儿女之态,与陈氏和林南返身上了车,下了帷子。林文一抖马缰绳,呼喝一声,当先出了古石街。从昌宁府跟随林武一家返京的几个丫鬟仆子也一路跟着,丫鬟们坐在二辆车上,健仆则跟着步行,一行人出了古石街,沿着南北中轴的大道,出嘉定门,沿着大路向南而行。
两天前林武便给皇上上了折子,道了离别之意,皇上特别恩典给了他超长的假期,临行前上个折子道别,一是告诉皇上,臣子要回去继续为皇上效力去了;二来也是表达一下感激之心,让皇上知道自己是个知礼的人。虽然这种折子是例行的东西,但若是漏了,那可是言官眼中的不敬之罪。
嘉定门是京城南大门,出了嘉定门,便算是出了京城了。林文带着两个长随,又送了足足十里,双方这才依依惜别。
行了不出半日,天空变得阴霾,半个时辰之后竟淅淅沥沥下起雨来。一场秋雨一层凉,烟雨蒙蒙之际,更增添一丝离别愁绪。此时后面的丫鬟仆子也都挤在后面的两个车厢里,合共三辆油篷车,在雨中前行。
林武一家三口人在第一辆车里,一边看着外面景色一边闲谈,话题自然都围绕着林南而来。问的最多的,则是林南这些年来在外的生活状况。之前在靖北伯府的时候,林武虽也问过几次,可那时候的林南似乎对这位父亲颇为忌惮,或者说是防范,总是若有若无地和他保持着距离,如此一来,林武自然什么也问不出来。
林南和母亲陈氏倒没什么芥蒂,每日里更是不离陈氏身前左右,母子俩那母慈子孝的模样很是让林武暗地里羡慕了一番。但即便是如此,对于过去的那段经历,林南也很少提及。陈氏在丈夫授意下也曾旁敲侧击温言相询,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林南依旧是守口如瓶,即使林武忍不住发怒,也只换来他的冷眼僵持。
若不是那身胎记吻合,加上滴血认证,林武几乎都要怀疑眼前这个孩子不是自己的儿子了!哪有亲生儿子在自己父母面前还瞒这瞒那的?但想要动手逼供,又真下不去手,只得暂时作罢,只求日后慢慢地由陈氏感化,再套出话来罢了。
天下父母都是一般,关心孩子本也没有错,林南襁褓出门,一去便是五年,身为父母的哪里不想知道他这些年是怎么过的?但孩子不说,总有他自己的理由,陈氏便也劝着丈夫别在逼迫,免得刚回到家来,有些缓和的父子关系再一次陷入僵局。自己就生了这么一个孩子,以后也不能再生了,儿子在外不知受了多大的磨难,好不容易回到家来,难道为了过去的事情,再逼迫着孩子受些委屈么?
陈氏心思细密,见每次提及过去的时光,林南的面上都有些不好看,神情中似有一丝苦楚,若是问得急了,竟还隐隐透出一股戾气来!陈氏一面担忧,一面又有些不安,小小年纪的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戾气?看来回府之后,得找个有道行的来好好看看……
林武是官面上的人,回程之中都是住在馆驿。白日行路,夜晚歇脚,行路过江,一路之上,就这么慢慢地过了。
数日之后,一行人平安到达昌宁府地界。
昌宁府,位于建朝江南之地,算是富庶之府,所以林武这个知府,虽然同为一府之父母,但比起北边一些贫瘠之地的府台,身价要高得多了,言语分量也不能相提并论。
经这么一折腾,先前那般过节的气氛已经大大减弱,虽然几个媳妇和丫鬟费尽心思弄了些好意头的糕点讨老太太欢心,但终究是不如看着儿孙后辈有出息来得心里熨帖。
八月十五的团圆饭,林家的人齐聚一堂,只少了林和一家。林福和林寿捱着屁股上的疼痛勉强呆在了席上。一家人观风赏月,尽量谈论着些开心的事情,看着那气氛倒也显得热闹,可一来前日小字辈出了事情,大人孩子都受了罚,二来过了中秋,林武一家便要离京而去,回到南方昌宁府去了。老太太固然有些舍不得,周氏也和陈氏脾性相近,相互间谈得来,忽然间一走,心里也有点空落。所以席上虽然都谈着团圆,但到后来散席的时候,又不免多了些离别的伤感意味。
八月十六,古石街。
靖北伯府门前,老太太赵氏居中,林文和周氏左右搀扶着,旁边林德、夏氏、郑氏和林启、林福、林寿及众多丫鬟仆子密麻麻站了一大排,送二房林武一家离京。
林武看着自己母亲日渐苍老的面容和渐渐有些佝偻的身躯,不由得一阵唏嘘和伤感,此一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回来了。林武本已踏上了车板,又折返回来,噗通一声跪倒在地,给赵氏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母亲,不肖孩儿走了,您多多保重……”林南和陈氏也在旁边跪倒,齐齐地磕头。
老太太赵氏本来就在忍着,此刻三人当街一跪,赵氏便再也压抑不住,两行热泪滚落下来:“好,好,你们也保重,快……快去吧!”说完,将头扭了过去,不停地拿着帕子抹着脸。林文见状,使个眼色给周氏,随后接了旁边仆役牵来的缰绳,一翻身上了马:“母亲,我这就去送送二弟,母亲放心,此去一路都是坦途,二弟为人处事又细心谨慎,必会安然而返的。”
“母亲勿要伤心,别郁坏了身子,日后若是有暇,必会再见的。还是先回屋去吧!”周氏也在旁边劝慰,老太太点点头,却兀自不动,只朝林武挥了挥手:“走吧,再晚了就误了时辰了。”
古人婚丧嫁娶,破土起屋,出行返家,都讲究吉日吉辰。听母亲如此一说,林武便也不再作儿女之态,与陈氏和林南返身上了车,下了帷子。林文一抖马缰绳,呼喝一声,当先出了古石街。从昌宁府跟随林武一家返京的几个丫鬟仆子也一路跟着,丫鬟们坐在二辆车上,健仆则跟着步行,一行人出了古石街,沿着南北中轴的大道,出嘉定门,沿着大路向南而行。
两天前林武便给皇上上了折子,道了离别之意,皇上特别恩典给了他超长的假期,临行前上个折子道别,一是告诉皇上,臣子要回去继续为皇上效力去了;二来也是表达一下感激之心,让皇上知道自己是个知礼的人。虽然这种折子是例行的东西,但若是漏了,那可是言官眼中的不敬之罪。
嘉定门是京城南大门,出了嘉定门,便算是出了京城了。林文带着两个长随,又送了足足十里,双方这才依依惜别。
行了不出半日,天空变得阴霾,半个时辰之后竟淅淅沥沥下起雨来。一场秋雨一层凉,烟雨蒙蒙之际,更增添一丝离别愁绪。此时后面的丫鬟仆子也都挤在后面的两个车厢里,合共三辆油篷车,在雨中前行。
林武一家三口人在第一辆车里,一边看着外面景色一边闲谈,话题自然都围绕着林南而来。问的最多的,则是林南这些年来在外的生活状况。之前在靖北伯府的时候,林武虽也问过几次,可那时候的林南似乎对这位父亲颇为忌惮,或者说是防范,总是若有若无地和他保持着距离,如此一来,林武自然什么也问不出来。
林南和母亲陈氏倒没什么芥蒂,每日里更是不离陈氏身前左右,母子俩那母慈子孝的模样很是让林武暗地里羡慕了一番。但即便是如此,对于过去的那段经历,林南也很少提及。陈氏在丈夫授意下也曾旁敲侧击温言相询,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林南依旧是守口如瓶,即使林武忍不住发怒,也只换来他的冷眼僵持。
若不是那身胎记吻合,加上滴血认证,林武几乎都要怀疑眼前这个孩子不是自己的儿子了!哪有亲生儿子在自己父母面前还瞒这瞒那的?但想要动手逼供,又真下不去手,只得暂时作罢,只求日后慢慢地由陈氏感化,再套出话来罢了。
天下父母都是一般,关心孩子本也没有错,林南襁褓出门,一去便是五年,身为父母的哪里不想知道他这些年是怎么过的?但孩子不说,总有他自己的理由,陈氏便也劝着丈夫别在逼迫,免得刚回到家来,有些缓和的父子关系再一次陷入僵局。自己就生了这么一个孩子,以后也不能再生了,儿子在外不知受了多大的磨难,好不容易回到家来,难道为了过去的事情,再逼迫着孩子受些委屈么?
陈氏心思细密,见每次提及过去的时光,林南的面上都有些不好看,神情中似有一丝苦楚,若是问得急了,竟还隐隐透出一股戾气来!陈氏一面担忧,一面又有些不安,小小年纪的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戾气?看来回府之后,得找个有道行的来好好看看……
林武是官面上的人,回程之中都是住在馆驿。白日行路,夜晚歇脚,行路过江,一路之上,就这么慢慢地过了。
数日之后,一行人平安到达昌宁府地界。
昌宁府,位于建朝江南之地,算是富庶之府,所以林武这个知府,虽然同为一府之父母,但比起北边一些贫瘠之地的府台,身价要高得多了,言语分量也不能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