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可喜拍着胸脯说出“把命卖给大人”这句话,陈雨心里就有了底:这下稳了!未来的大清智顺王,现在就成了自己的小弟了。虽然不是张富贵、邓范那样的嫡系下属,但是掌握了东江镇粮饷的命脉,又用每年的分红笼络尚可喜本人,双管齐下,东江镇的人马基本上就成了自己的编外部队了,指哪打哪。
其实陈雨付出的代价并不算大。粮食和饷银本就是朝廷调拨的,只不过由陈应元截留,然后以陈雨的名义发放,这方面一文钱都不用花;至于所谓的分红,不过是找个由头送银子,相比于釜山倭馆未来庞大的贸易利润,每年两三万银子只是九牛一毛,而且这么点银子换来一支数万人军队的效忠,简直不要太划算。
但对于尚可喜来说,陈雨的“慷慨”,于公于私,都让他的处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于公,由于东江镇不受待见,朝廷拨下来的粮饷,从兵部到登莱巡抚衙门,各级官吏层层盘剥克扣,到了东江镇官兵手里还不到一半,而且发放的时间总是滞后,拖个一年半载是家常便饭。现在陈雨“垫付”粮饷,至少可以及时拨付,对于尚可喜收买人心、掌握东江镇各岛的部队是极为有利的,否则只能做一个空头总兵、光杆司令;于私,陈雨愿意带着他一起做买卖发财,每年数万银子落入自己私人的腰包,抵得上数年克扣兵饷的进账。升官发财的目的都达到了,人生还有什么不满足?
两人各取所需,一拍即合,关系立马升温,好得像是失散多年的亲兄弟。当晚,陈雨留下尚可喜,设宴款待,觥筹交错,皆大欢喜。
好事一件接一件。等送走尚可喜之后,顾彪跟着去北京进贡的朝鲜使团回来了,带回来了满满几船的货物。
“大人,这次京城之行异常顺利。您说的不错,打着使团的幌子,收购生丝等货物轻而易举,丝行的人也不敢找茬,还得给咱们优惠价,否则咱就找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找他们的麻烦,扣一顶‘破坏友国邦交’的大帽子。”顾彪红光满面地描述京城之行的收获,“咱们带足了银子,一口气买进了三十万斤生丝,几乎把京城几大丝行的存货搬空。”
陈雨问:“进货花了多少银子,账面上还有多少剩余?”
顾彪拿出一本账簿,翻开念道:“三十万斤生丝,其中良品二十二万斤,共计十七万六千两白银,上等湖丝八万斤,共计八万两白银,合计二十五万六千两。”
然后再翻开另一本账簿:“刘公岛那边,截止目前为止的进账是四十六万余两,扣除岛上缉查人员的开销三千两、水师饷银一万七千两、陆师饷银三万九千两、兵工厂工钱及开销五万一千两、船厂工钱及开销六万三千两这些支出,加上其他零零散散一些小额开支,账面上还剩下不到三万两银子……”
陈雨有些意外:“开支这么大?”
顾彪合上账簿,说道:“咱们的兵,饷银比大明的营兵还高,而且足额发放从不拖欠,现在水师几千号人,陆师的正兵加农兵已经过万,兵工厂和船厂更是吞金兽,每一门炮、每一条新船,都是用银子堆起来的,开支不大才怪。”
陈雨沉吟道:“也就是说,目前咱们的账面上没多少现银了?”
“是的。所以必须马上把这批生丝变成现银。”顾彪说,“虽然日本那边的价格略有波动,但大体上还是稳定的,转手至少是四倍的纯利,投入的二十五万六千两银子,能变成一百二十余万两,利润将近一百万两!”
陈雨感叹道:“杀人放火都没有海贸来钱快,咱们在刘公岛辛辛苦苦忙活了这么久,又是杀海寇又是扳倒大臣,一年下来还不到五十万两,往日本跑一趟就是一百万的利润!难怪郑芝龙垄断了洋面就能富可敌国。”
他嘱咐顾彪:“你立刻把这批生丝运往釜山,换成现银。眼下我要修建鸭绿江防线,急需大量的重炮,另外船厂也在赶工大船,都需要银子,等米下锅,不能耽误。”
“请大人放心,生丝是紧俏货,倭人喜欢的紧,不存在滞销一说,拿过去就能换银子。”顾彪笃定地回答。
因为资金的压力,顾彪在铁山只停留了一夜,第二天就离港前往釜山了。
可是老天爷似乎觉得陈雨一切太顺利了,要给他一点挫折,顾彪此行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五六天后,釜山的消息传回来了,倭馆收到对马藩那边的指示,拒绝按照市价收购这批生丝,要求按七折吃进。
“七折?为什么?”陈雨又惊又怒,馆守胜井小次郎不是被摆平了吗,他也答应了由铁山这边对大宗商品定价,怎么还会出这幺蛾子?七折就意味着原本一百二十余万的收入,变成了八十多万,除去本金,毛利只有五十多万了,这么巨大的落差,怎么可能接受?
顾彪派回来的人禀报:“据说这是对马藩商人的主意,而且得到了藩主的认可,馆守胜井小次郎也不敢违背他们藩主的意思。”
其实陈雨付出的代价并不算大。粮食和饷银本就是朝廷调拨的,只不过由陈应元截留,然后以陈雨的名义发放,这方面一文钱都不用花;至于所谓的分红,不过是找个由头送银子,相比于釜山倭馆未来庞大的贸易利润,每年两三万银子只是九牛一毛,而且这么点银子换来一支数万人军队的效忠,简直不要太划算。
但对于尚可喜来说,陈雨的“慷慨”,于公于私,都让他的处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于公,由于东江镇不受待见,朝廷拨下来的粮饷,从兵部到登莱巡抚衙门,各级官吏层层盘剥克扣,到了东江镇官兵手里还不到一半,而且发放的时间总是滞后,拖个一年半载是家常便饭。现在陈雨“垫付”粮饷,至少可以及时拨付,对于尚可喜收买人心、掌握东江镇各岛的部队是极为有利的,否则只能做一个空头总兵、光杆司令;于私,陈雨愿意带着他一起做买卖发财,每年数万银子落入自己私人的腰包,抵得上数年克扣兵饷的进账。升官发财的目的都达到了,人生还有什么不满足?
两人各取所需,一拍即合,关系立马升温,好得像是失散多年的亲兄弟。当晚,陈雨留下尚可喜,设宴款待,觥筹交错,皆大欢喜。
好事一件接一件。等送走尚可喜之后,顾彪跟着去北京进贡的朝鲜使团回来了,带回来了满满几船的货物。
“大人,这次京城之行异常顺利。您说的不错,打着使团的幌子,收购生丝等货物轻而易举,丝行的人也不敢找茬,还得给咱们优惠价,否则咱就找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找他们的麻烦,扣一顶‘破坏友国邦交’的大帽子。”顾彪红光满面地描述京城之行的收获,“咱们带足了银子,一口气买进了三十万斤生丝,几乎把京城几大丝行的存货搬空。”
陈雨问:“进货花了多少银子,账面上还有多少剩余?”
顾彪拿出一本账簿,翻开念道:“三十万斤生丝,其中良品二十二万斤,共计十七万六千两白银,上等湖丝八万斤,共计八万两白银,合计二十五万六千两。”
然后再翻开另一本账簿:“刘公岛那边,截止目前为止的进账是四十六万余两,扣除岛上缉查人员的开销三千两、水师饷银一万七千两、陆师饷银三万九千两、兵工厂工钱及开销五万一千两、船厂工钱及开销六万三千两这些支出,加上其他零零散散一些小额开支,账面上还剩下不到三万两银子……”
陈雨有些意外:“开支这么大?”
顾彪合上账簿,说道:“咱们的兵,饷银比大明的营兵还高,而且足额发放从不拖欠,现在水师几千号人,陆师的正兵加农兵已经过万,兵工厂和船厂更是吞金兽,每一门炮、每一条新船,都是用银子堆起来的,开支不大才怪。”
陈雨沉吟道:“也就是说,目前咱们的账面上没多少现银了?”
“是的。所以必须马上把这批生丝变成现银。”顾彪说,“虽然日本那边的价格略有波动,但大体上还是稳定的,转手至少是四倍的纯利,投入的二十五万六千两银子,能变成一百二十余万两,利润将近一百万两!”
陈雨感叹道:“杀人放火都没有海贸来钱快,咱们在刘公岛辛辛苦苦忙活了这么久,又是杀海寇又是扳倒大臣,一年下来还不到五十万两,往日本跑一趟就是一百万的利润!难怪郑芝龙垄断了洋面就能富可敌国。”
他嘱咐顾彪:“你立刻把这批生丝运往釜山,换成现银。眼下我要修建鸭绿江防线,急需大量的重炮,另外船厂也在赶工大船,都需要银子,等米下锅,不能耽误。”
“请大人放心,生丝是紧俏货,倭人喜欢的紧,不存在滞销一说,拿过去就能换银子。”顾彪笃定地回答。
因为资金的压力,顾彪在铁山只停留了一夜,第二天就离港前往釜山了。
可是老天爷似乎觉得陈雨一切太顺利了,要给他一点挫折,顾彪此行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五六天后,釜山的消息传回来了,倭馆收到对马藩那边的指示,拒绝按照市价收购这批生丝,要求按七折吃进。
“七折?为什么?”陈雨又惊又怒,馆守胜井小次郎不是被摆平了吗,他也答应了由铁山这边对大宗商品定价,怎么还会出这幺蛾子?七折就意味着原本一百二十余万的收入,变成了八十多万,除去本金,毛利只有五十多万了,这么巨大的落差,怎么可能接受?
顾彪派回来的人禀报:“据说这是对马藩商人的主意,而且得到了藩主的认可,馆守胜井小次郎也不敢违背他们藩主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