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午时初,刘五秀、周大勇,各挑着一大担灌木回来。

    萧琼枝很是意外。

    昨天,她可是买了两百斤糯米,一百斤土豆,一百二十斤红薯。

    他们和楚芸娘,洗这些东西,不需要多少时间,磨糯米,还是挺费时间的。

    刚才,她忙着找楚芸娘说话,也没多想。

    现在,看到他们,才想起来,有些不对劲。

    合计四百二十斤的糯米、土豆、红薯,起码要三口大锅,才能装得下。

    楚芸娘当时,才只是在烧一锅糯米、土豆、红薯。

    显然,还有三分之二的糯米、土豆、红薯,并没有处理好,来不及上锅。

    那么,刘五秀和周大勇,又哪来的时间去砍柴呢?

    她迎上前,好奇地问:“二叔,刘婶子,你们怎么上山砍柴了?”

    刘五秀连忙放下担子,边伸衣袖擦脸上的汗,边笑着说:“我上午洗好土豆、红薯后,背了些糯米,打算去族长家,借他家的石磨磨糯米粉,免得你二叔一个人磨糯米粉,太辛苦。”

    “才走到半路,就碰到有人挑了一大担茯苓回来。”

    “我心里琢磨,照这么算,我们在家里做城砖饼大半天,就得损失好几百斤茯苓,不合算,所以,就折回家,叫上你二叔一起上山挖茯苓了。”

    “原来是这样。那你们挑的这些灌木,里面都藏着茯苓吧!”萧琼枝说着,扒开外层的灌木,往里面看。

    毕竟,她才刚见识过郑邦用灌木来藏淮山,已经有了经验。

    只是,出乎她意料的是,刘五秀和周大勇挑回来的两担灌木里面,藏着的居然也都是淮山。

    而且,周大勇那一担,藏的淮山,看起来并不比郑邦那一担少。

    这意味着,也得有近四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