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折腾了差不多一个月之后,穿越集团在海康、徐闻两县的制糖产业终于走上了正常运作的轨道。虽然期间出了些因为煮糖师傅手艺拙劣,报废了糖数量多了些的烦心事,总体运作还是很稳定的,赤砂糖被源源不断的制造出来。根据文同的指示,所有糖寮内产出的赤砂糖、糖i和甘蔗渣,全部都运到徐闻的中心甘蔗庄上来――廖大化根据他的指示。设法收买了些土地把甘蔗庄的地界扩大到了河边――如果不能得到蒸汽机或者柴油机的动力,就准备用水力机来进行压榨生产。
文同打算在这里兴建一所示范性的甘蔗种植园,建造使用新设备的制糖厂。他给这里取名为华南示范糖厂――这是纪念徐闻最早的现代化制糖厂华南厂。同时用该厂几位为中国制糖现代化业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的股东命名另外四座糖寮为:国新厂、启冲厂、治安厂、启文厂。这几家厂暂时只能维持旧有的生产方式,等示范糖厂运作成熟之后再进行技术改进。
因此华南示范甘蔗庄成了接受移民最多的地方,将近有一百五十名男女老幼落户在这里。常师德因为不懂种甘蔗的事情,就成了民政事务的管理人。一个庄子一个庄子的按照邬德编发的《民政事务管理和组织手册》登记户籍,建立基层组织,从移民中选出年高有德的人当村长,选机智善辩的人充任副手。按照全民皆兵的原则建立了民兵队――按照本地的叫法是乡勇。装备起了从临高运来的刀枪弓箭,连火绳枪都有。民兵们在镖师的指导下利用空闲时间逐步操练起来――文同又不要他们当火枪队,只求有土匪侵扰的时候能够自卫就可以了。虽然常师德和文同对这些民兵队的忠诚度深表怀疑。但是此地的治安情况容不得他们再多做考虑了,几个镖师保卫两个县的九处产业实在是大大超越了起威镖局在雷州的实力了。
“就算不为我们吧,只能指望是为了他们自己了。”常师德说,“起码他们现在有吃有穿,全家团聚,保卫自己的家园总该出力。”
“那得他们把这里当自己的家园啊。”文同还是比较悲观。
“两位掌柜多虑了。”廖大化劝解道,“这里有吃有住的,气候又暖,没霜雪冻不着的好地方,又遇到澳洲老爷这样的善人,这群流民还能指望什么?”
“但愿如此吧。”文同看着新盖起来的一间间非洲错落般的草屋,“过了这个榨季,就给各庄上全部修新房子,按标准住宅b型修。”
“投入太大了――”常师德在博铺看到过给百图村建造的b型建筑,那干脆就是一堡垒型建筑,看起来规模就比筒子楼一样的a型大得多。
“糖厂将来就是我们的摇钱树,要在雷州牢牢的站稳脚跟,没有一点自保能力不行。”文同说,下面,他就要着手来改进工艺和机器了――这样才能让他的华南糖厂名副其实。
文同现在有两个改进方向,一是制造白糖,文同知道好几种制白糖的工艺,但是没有设备,只能用《天工开物》里的土法,用黄泥作为吸附剂来制造白糖。所谓黄泥,应该就是粘土之类的多空隙的材料。如果从个角度来看,并不一定非得黄泥不可,活性炭、硅藻土这些东西都能充当吸附剂。
二是提高粗糖的产量。这个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提高出汁率。文同大致检验过,甘蔗用土糖寮的木辊碾压三次的出汁率,不超过40%,所谓的甘蔗渣里还包含有大量的蔗汁,浪费很大。现代制糖厂的出汁率至少也在70%以上。
考虑再三,决定还是从制白糖开始入手――毕竟这东西的利润率高。
文同没有企图尝试各种乱七八糟的吸附剂,活性炭他们还造不出,至于硅藻土,得从临高运来。都不方便,黄泥之类的粘土虽然不是俯拾皆是,本地还是很容易找到的。要是制造不成的话在另想办法。
根据《天工开物》里工艺流程的描写,文同先让人把赤砂糖熔化,然后倒入下面塞着稻草的瓦溜,等到赤砂糖完全凝固之后,再把茅草拔掉。常师德叫人从外面挑来几担纯净的黄泥,倒在水缸里,用力搅合成黄泥水。稍静置片刻之后,用瓢舀起黄泥水上层的溶液,一勺一勺的淋在瓦溜里。
“这方法好诡异。”常师德有些不相信,黄泥水淋红糖就能出白糖?看起来就觉得够脏的。!~!
文同打算在这里兴建一所示范性的甘蔗种植园,建造使用新设备的制糖厂。他给这里取名为华南示范糖厂――这是纪念徐闻最早的现代化制糖厂华南厂。同时用该厂几位为中国制糖现代化业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的股东命名另外四座糖寮为:国新厂、启冲厂、治安厂、启文厂。这几家厂暂时只能维持旧有的生产方式,等示范糖厂运作成熟之后再进行技术改进。
因此华南示范甘蔗庄成了接受移民最多的地方,将近有一百五十名男女老幼落户在这里。常师德因为不懂种甘蔗的事情,就成了民政事务的管理人。一个庄子一个庄子的按照邬德编发的《民政事务管理和组织手册》登记户籍,建立基层组织,从移民中选出年高有德的人当村长,选机智善辩的人充任副手。按照全民皆兵的原则建立了民兵队――按照本地的叫法是乡勇。装备起了从临高运来的刀枪弓箭,连火绳枪都有。民兵们在镖师的指导下利用空闲时间逐步操练起来――文同又不要他们当火枪队,只求有土匪侵扰的时候能够自卫就可以了。虽然常师德和文同对这些民兵队的忠诚度深表怀疑。但是此地的治安情况容不得他们再多做考虑了,几个镖师保卫两个县的九处产业实在是大大超越了起威镖局在雷州的实力了。
“就算不为我们吧,只能指望是为了他们自己了。”常师德说,“起码他们现在有吃有穿,全家团聚,保卫自己的家园总该出力。”
“那得他们把这里当自己的家园啊。”文同还是比较悲观。
“两位掌柜多虑了。”廖大化劝解道,“这里有吃有住的,气候又暖,没霜雪冻不着的好地方,又遇到澳洲老爷这样的善人,这群流民还能指望什么?”
“但愿如此吧。”文同看着新盖起来的一间间非洲错落般的草屋,“过了这个榨季,就给各庄上全部修新房子,按标准住宅b型修。”
“投入太大了――”常师德在博铺看到过给百图村建造的b型建筑,那干脆就是一堡垒型建筑,看起来规模就比筒子楼一样的a型大得多。
“糖厂将来就是我们的摇钱树,要在雷州牢牢的站稳脚跟,没有一点自保能力不行。”文同说,下面,他就要着手来改进工艺和机器了――这样才能让他的华南糖厂名副其实。
文同现在有两个改进方向,一是制造白糖,文同知道好几种制白糖的工艺,但是没有设备,只能用《天工开物》里的土法,用黄泥作为吸附剂来制造白糖。所谓黄泥,应该就是粘土之类的多空隙的材料。如果从个角度来看,并不一定非得黄泥不可,活性炭、硅藻土这些东西都能充当吸附剂。
二是提高粗糖的产量。这个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提高出汁率。文同大致检验过,甘蔗用土糖寮的木辊碾压三次的出汁率,不超过40%,所谓的甘蔗渣里还包含有大量的蔗汁,浪费很大。现代制糖厂的出汁率至少也在70%以上。
考虑再三,决定还是从制白糖开始入手――毕竟这东西的利润率高。
文同没有企图尝试各种乱七八糟的吸附剂,活性炭他们还造不出,至于硅藻土,得从临高运来。都不方便,黄泥之类的粘土虽然不是俯拾皆是,本地还是很容易找到的。要是制造不成的话在另想办法。
根据《天工开物》里工艺流程的描写,文同先让人把赤砂糖熔化,然后倒入下面塞着稻草的瓦溜,等到赤砂糖完全凝固之后,再把茅草拔掉。常师德叫人从外面挑来几担纯净的黄泥,倒在水缸里,用力搅合成黄泥水。稍静置片刻之后,用瓢舀起黄泥水上层的溶液,一勺一勺的淋在瓦溜里。
“这方法好诡异。”常师德有些不相信,黄泥水淋红糖就能出白糖?看起来就觉得够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