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众人的来意,贞武是很清楚的,他在调整一众文武大员之后离京半月,乍一回京,老八、老十三赶来汇报京城这段时间的动向,乃是题中应有之意,老十五应该是冲着京报刊登广告一事而来。
户部尚书噶敏图、刑部尚书赖都、都察院左都御史揆叙,这三人应是为了赈灾一事而来,这三部如今皆只有一人在部当家,都察院左都御史赵申乔在北方各省观风,刑部汉尚书胡会恩请假回籍迁坟,户部汉尚书原本是张鹏翮,他升为大学士之后一直就空着,贞武暂时也没有适合的人选,索性也就空着,实际上等于是仍由张鹏翮兼着。
至于一众上书房大臣齐集而来,则很有可能是来打擂台的,对贪侵赈灾钱粮官员的满门抄斩,对捐纳制度的讨论,都是让他们难以接受的事情,再则可能就是求雨的事了,他也没闲情一拨一拨的见,干脆一块商议,省时省力。
很快,廉郡王胤禩等一众人便鱼贯而入,在门口恭请圣安之后,便分成三排齐齐跪在回事的白毡毯上,贞武扫了众人一眼,却并未象往常一样赐座赏茶,任由他们跪奏,略微沉吟,他便开口道:“这段时间朝廷事务繁杂,京报可忙的过来?”
一听贞武率先问的是京报,老十五胤禑颇觉意外,京报这点子事,贞武不都一清二楚的,何以当众又问?他反应也快,立即意识到贞武可能对京报会有调整,忙躬身道:“回皇上,经过三年时间的不断发展。京报的规模已今非昔比,如今已可日印万份,三天一刊,亦毫无问题。”
贞武微微点了点头,稍一沉吟。便道:“京报是地方官员和士绅百姓了解朝廷政策的主要途径,既能三天一刊,那便固定下来,以后都三日一刊,如此。能方便地方快速及时的了解朝廷的动向。
另则,各商号、盐商输捐一事及严惩贪侵赈灾钱粮官员的谕旨必须尽快见报刊发天下,京报刊载广告一事,也必须得订制一个详细的制度出来。”
“微臣尊旨。”胤禑忙躬身道。
一听这话,一众上书房大臣心里不由着急,贞武的谕旨若是刊发天下,那便再无回旋的余地。他们急急赶来候着,便是有此担忧,当下,王掞沉声道:“禀皇上,官吏贪污腐化乃是吏制败坏的根本原因。贪侵赈灾钱粮之官吏更是丧尽天良,寡廉鲜耻,微臣等对此类毫无人性之官吏亦是深恶痛绝,严惩这等官吏,不仅利于朝廷,亦利于天下万民。即便是处以凌迟亦不为过。
然刑不及孥,官吏犯过,罪不及父母。祸不及妻儿,官吏贪赃枉法,父母妻儿何罪?微臣恳祈皇上慎虑。”
见王掞说的如此直接,马齐不由暗暗埋怨,生怕因此而触怒贞武,事情便再无斡旋的余地。忙跟着道:“皇上宽厚仁德,爱惜子民。体恤臣属,天下臣民皆知,官吏贪侵赈灾钱粮,危害甚烈,给予严惩,朝野上下无不拍手称快,然若因此而有伤皇上仁德之名,未免得不偿失。
犯官家属亦是皇上子民,皇上何忍不罪而诛?奴才祈恳皇上将满门操斩改为抄家,如此,既能震慑官员,又不伤皇上仁德之名。”
贞武倒不在意什么名声,吏治是篇大文章,这些年天下承平,物阜民丰,而康熙又持续推行以宽为政,一众官吏已是贪贿成风,他之所以执意要严惩贪侵赈灾钱粮的官吏,既是为了此次赈灾少出纰漏,亦有意吹风,为日后整顿吏治做铺垫。
一见贞武不为所以动,萧永藻情知二人未说道点子上,忙紧跟着道:“如今天下太平,海内乂安,此皆太上皇宽仁之故,皇上这道谕旨一旦刊发天下,一众士绅百姓难免心中忐忑,疑改宽政之道,最为可忧者,乃地方管吏妄自揣摩圣意,以严苛邀宠,以求幸进,如此,难免民怨沸腾,有伤皇上宽厚仁德,抚恤万民之心,奴才跪祈皇上三思。”说着便连连磕头。
听到这里,贞武脸色已是凝重起来,萧永藻这番话可谓是说到了点子上,新君登基,地方一众官员皆在观望,若以严苛邀宠,遭殃的还是士绅百姓,况且,康熙仍在,不可骤然改宽为严,这不是怕的问题,而是仁孝的问题,再则,他也不想推行严刑苛法,那会给大清盛世蒙上一层阴影,自古就未听闻严刑苛法之下能有盛世。
见贞武神情凝重,张鹏翮不由松了口气,看来,贞武有些动摇了,他微一沉吟,便道:“皇上这些年重农耕,兴海贸,倡西学,皆是以宽为政,若是让士绅误会将改宽为严,微臣恐有半途而废之虑。”
贞武微微点了点头,严刑苛法之下,极不利于学术的繁荣,亦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能让士绅百姓误会,日后即便是整顿吏治,亦要利用京报大加宣扬,如今这宽松的景象得来不易。
略一沉吟,他便道:“朕本意是以严刑苛法震慑一众贪官污吏,既是容易被地方官员曲解,被士绅百姓误解,那便将满门抄斩改为抄家,并着上书房在京报撰文,痛陈贪侵赈灾钱粮之害以及朝廷整肃纲纪,严惩贪官之必要。”
众人一听,无不大为欣喜,马齐忙叩首道:“皇上明睿宽仁,体恤民心,从谏如流,实为大清之福。”
他这一开头,一众人自然不甘落后,登时颂语如潮,不过,因为是跪奏,为着膝盖着想,大家都很自觉,纷纷点到为止。
户部尚书噶敏图、刑部尚书赖都、都察院左都御史揆叙,这三人应是为了赈灾一事而来,这三部如今皆只有一人在部当家,都察院左都御史赵申乔在北方各省观风,刑部汉尚书胡会恩请假回籍迁坟,户部汉尚书原本是张鹏翮,他升为大学士之后一直就空着,贞武暂时也没有适合的人选,索性也就空着,实际上等于是仍由张鹏翮兼着。
至于一众上书房大臣齐集而来,则很有可能是来打擂台的,对贪侵赈灾钱粮官员的满门抄斩,对捐纳制度的讨论,都是让他们难以接受的事情,再则可能就是求雨的事了,他也没闲情一拨一拨的见,干脆一块商议,省时省力。
很快,廉郡王胤禩等一众人便鱼贯而入,在门口恭请圣安之后,便分成三排齐齐跪在回事的白毡毯上,贞武扫了众人一眼,却并未象往常一样赐座赏茶,任由他们跪奏,略微沉吟,他便开口道:“这段时间朝廷事务繁杂,京报可忙的过来?”
一听贞武率先问的是京报,老十五胤禑颇觉意外,京报这点子事,贞武不都一清二楚的,何以当众又问?他反应也快,立即意识到贞武可能对京报会有调整,忙躬身道:“回皇上,经过三年时间的不断发展。京报的规模已今非昔比,如今已可日印万份,三天一刊,亦毫无问题。”
贞武微微点了点头,稍一沉吟。便道:“京报是地方官员和士绅百姓了解朝廷政策的主要途径,既能三天一刊,那便固定下来,以后都三日一刊,如此。能方便地方快速及时的了解朝廷的动向。
另则,各商号、盐商输捐一事及严惩贪侵赈灾钱粮官员的谕旨必须尽快见报刊发天下,京报刊载广告一事,也必须得订制一个详细的制度出来。”
“微臣尊旨。”胤禑忙躬身道。
一听这话,一众上书房大臣心里不由着急,贞武的谕旨若是刊发天下,那便再无回旋的余地。他们急急赶来候着,便是有此担忧,当下,王掞沉声道:“禀皇上,官吏贪污腐化乃是吏制败坏的根本原因。贪侵赈灾钱粮之官吏更是丧尽天良,寡廉鲜耻,微臣等对此类毫无人性之官吏亦是深恶痛绝,严惩这等官吏,不仅利于朝廷,亦利于天下万民。即便是处以凌迟亦不为过。
然刑不及孥,官吏犯过,罪不及父母。祸不及妻儿,官吏贪赃枉法,父母妻儿何罪?微臣恳祈皇上慎虑。”
见王掞说的如此直接,马齐不由暗暗埋怨,生怕因此而触怒贞武,事情便再无斡旋的余地。忙跟着道:“皇上宽厚仁德,爱惜子民。体恤臣属,天下臣民皆知,官吏贪侵赈灾钱粮,危害甚烈,给予严惩,朝野上下无不拍手称快,然若因此而有伤皇上仁德之名,未免得不偿失。
犯官家属亦是皇上子民,皇上何忍不罪而诛?奴才祈恳皇上将满门操斩改为抄家,如此,既能震慑官员,又不伤皇上仁德之名。”
贞武倒不在意什么名声,吏治是篇大文章,这些年天下承平,物阜民丰,而康熙又持续推行以宽为政,一众官吏已是贪贿成风,他之所以执意要严惩贪侵赈灾钱粮的官吏,既是为了此次赈灾少出纰漏,亦有意吹风,为日后整顿吏治做铺垫。
一见贞武不为所以动,萧永藻情知二人未说道点子上,忙紧跟着道:“如今天下太平,海内乂安,此皆太上皇宽仁之故,皇上这道谕旨一旦刊发天下,一众士绅百姓难免心中忐忑,疑改宽政之道,最为可忧者,乃地方管吏妄自揣摩圣意,以严苛邀宠,以求幸进,如此,难免民怨沸腾,有伤皇上宽厚仁德,抚恤万民之心,奴才跪祈皇上三思。”说着便连连磕头。
听到这里,贞武脸色已是凝重起来,萧永藻这番话可谓是说到了点子上,新君登基,地方一众官员皆在观望,若以严苛邀宠,遭殃的还是士绅百姓,况且,康熙仍在,不可骤然改宽为严,这不是怕的问题,而是仁孝的问题,再则,他也不想推行严刑苛法,那会给大清盛世蒙上一层阴影,自古就未听闻严刑苛法之下能有盛世。
见贞武神情凝重,张鹏翮不由松了口气,看来,贞武有些动摇了,他微一沉吟,便道:“皇上这些年重农耕,兴海贸,倡西学,皆是以宽为政,若是让士绅误会将改宽为严,微臣恐有半途而废之虑。”
贞武微微点了点头,严刑苛法之下,极不利于学术的繁荣,亦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能让士绅百姓误会,日后即便是整顿吏治,亦要利用京报大加宣扬,如今这宽松的景象得来不易。
略一沉吟,他便道:“朕本意是以严刑苛法震慑一众贪官污吏,既是容易被地方官员曲解,被士绅百姓误解,那便将满门抄斩改为抄家,并着上书房在京报撰文,痛陈贪侵赈灾钱粮之害以及朝廷整肃纲纪,严惩贪官之必要。”
众人一听,无不大为欣喜,马齐忙叩首道:“皇上明睿宽仁,体恤民心,从谏如流,实为大清之福。”
他这一开头,一众人自然不甘落后,登时颂语如潮,不过,因为是跪奏,为着膝盖着想,大家都很自觉,纷纷点到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