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武扫了众人一眼,既然已经让了步,也没必要再折腾他们,轻啜了一口茶,他才含笑道:“都平身吧。”
一众大臣登时如蒙大赦,忙谢恩站起身来,贞武略一沉吟,便开口侃侃而道:“明太祖朱元璋曾以严刑苛法整顿吏治,甚至于对贪官处以剥皮萱草之酷刑,却也只能收一时之效,明中后期仍是贪官遍地,前车之鉴,朕岂会仿效?
经过数十年的励精图治,大清如今是民丰物阜,贪官也如雨后春笋,一批批的冒出来,现而今,从京城到地方,贪贿成风,究其根源,乃是人性使然,贪婪是人之本性,严刑苛法只能奏一时之效,且严刑苛法于民不利,不能长久贯彻,然如何才能有效遏止官吏贪贿?
唯有监督,有效的监督,才能长期持久的遏止官吏贪腐,大清要想不被这些贪官污吏蛀空,必须要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办法出来,这事,上书房议议,务必在历代惩治贪腐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一听贞武并无改宽为严的意思,一众大臣不由都松了口气,只要不推行严刑苛法,什么都好说,当下一众上书房大臣齐齐躬身道;“臣等领旨。”
贞武微微点了点头,扫了富宁安、户部尚书噶敏图、刑部尚书赖都、都察院左都御史揆叙四人一眼,问道:“早有旨意着你们四人总揽此次赈济事宜,如今已有六日,有何进展?”
富宁安是上书房大臣,自然是四人之首,他领旨后便从天津快马赶回了京城,这几日一直都在紧锣密鼓的与三人商议布置,听的这话,他忙躬身道:“回皇上,各府县报灾的折子这两日开始才零星的送到京城,数日来,奴才会同噶敏图、赖都、揆叙三人分头在都察院、六部、国子监抽调选拔官员和监生,并且已经令他们分批奔赴各省了解情况,一接到报灾折子,便快马通传安排。”
见他们动作还算快,贞武微微颌首道:“告诫他们,惩治贪官是次,赈济百姓才是主,切毋本未倒置,一门心思抓贪官而忽略了百姓的赈济情况,令各府县监督人员每日皆做调查记录,通过京报的传递人员将信息直接传回京城。”
听的是将调查监督记录直接送回京城,都察院左都御史揆叙便沉声道:“禀皇上,奴才四人商议是各驻一省负责赈济事宜,若不能够及时了解辖下各府、县的赈济情况,一旦有遗漏,则无法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贞武看了揆叙一眼,此人乃是康熙朝权盛一时的大学士纳兰明珠之子,康熙三十五年由侍卫升翰林院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之后累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奉使册封朝鲜王妃仁显王后闵氏。康熙四十七年,升工部右侍郎,后转工部左侍郎,康熙五十一年,迁都察院左都御史,仍掌翰林院事。
纳兰明珠柄政之时,势焰薰灼,门生故吏众多,揆叙因此亦交游广阔,在朝中人颇有人脉,而更重要的是,他是老八的铁杆支持者,与老九关系亦是非同一般。
微微沉吟,贞武才道:“京报乃是由省府转发各府县,着一众监督人员的调查记录一式两份既可。”
四人一听,忙躬身领命。
胤禑心里却是暗暗叫苦,京报的传递人员还有这等作用,回去可得将北方各省的塘官们好好叮嘱一番,这事要是出了漏子,这三年的辛苦可就白费了,眼下这光景,说不定旱情一过,十四哥就有可能对一众兄弟大肆封赏,这节骨眼上,可千万不能出丁点差错。{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一众大臣登时如蒙大赦,忙谢恩站起身来,贞武略一沉吟,便开口侃侃而道:“明太祖朱元璋曾以严刑苛法整顿吏治,甚至于对贪官处以剥皮萱草之酷刑,却也只能收一时之效,明中后期仍是贪官遍地,前车之鉴,朕岂会仿效?
经过数十年的励精图治,大清如今是民丰物阜,贪官也如雨后春笋,一批批的冒出来,现而今,从京城到地方,贪贿成风,究其根源,乃是人性使然,贪婪是人之本性,严刑苛法只能奏一时之效,且严刑苛法于民不利,不能长久贯彻,然如何才能有效遏止官吏贪贿?
唯有监督,有效的监督,才能长期持久的遏止官吏贪腐,大清要想不被这些贪官污吏蛀空,必须要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办法出来,这事,上书房议议,务必在历代惩治贪腐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一听贞武并无改宽为严的意思,一众大臣不由都松了口气,只要不推行严刑苛法,什么都好说,当下一众上书房大臣齐齐躬身道;“臣等领旨。”
贞武微微点了点头,扫了富宁安、户部尚书噶敏图、刑部尚书赖都、都察院左都御史揆叙四人一眼,问道:“早有旨意着你们四人总揽此次赈济事宜,如今已有六日,有何进展?”
富宁安是上书房大臣,自然是四人之首,他领旨后便从天津快马赶回了京城,这几日一直都在紧锣密鼓的与三人商议布置,听的这话,他忙躬身道:“回皇上,各府县报灾的折子这两日开始才零星的送到京城,数日来,奴才会同噶敏图、赖都、揆叙三人分头在都察院、六部、国子监抽调选拔官员和监生,并且已经令他们分批奔赴各省了解情况,一接到报灾折子,便快马通传安排。”
见他们动作还算快,贞武微微颌首道:“告诫他们,惩治贪官是次,赈济百姓才是主,切毋本未倒置,一门心思抓贪官而忽略了百姓的赈济情况,令各府县监督人员每日皆做调查记录,通过京报的传递人员将信息直接传回京城。”
听的是将调查监督记录直接送回京城,都察院左都御史揆叙便沉声道:“禀皇上,奴才四人商议是各驻一省负责赈济事宜,若不能够及时了解辖下各府、县的赈济情况,一旦有遗漏,则无法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贞武看了揆叙一眼,此人乃是康熙朝权盛一时的大学士纳兰明珠之子,康熙三十五年由侍卫升翰林院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之后累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奉使册封朝鲜王妃仁显王后闵氏。康熙四十七年,升工部右侍郎,后转工部左侍郎,康熙五十一年,迁都察院左都御史,仍掌翰林院事。
纳兰明珠柄政之时,势焰薰灼,门生故吏众多,揆叙因此亦交游广阔,在朝中人颇有人脉,而更重要的是,他是老八的铁杆支持者,与老九关系亦是非同一般。
微微沉吟,贞武才道:“京报乃是由省府转发各府县,着一众监督人员的调查记录一式两份既可。”
四人一听,忙躬身领命。
胤禑心里却是暗暗叫苦,京报的传递人员还有这等作用,回去可得将北方各省的塘官们好好叮嘱一番,这事要是出了漏子,这三年的辛苦可就白费了,眼下这光景,说不定旱情一过,十四哥就有可能对一众兄弟大肆封赏,这节骨眼上,可千万不能出丁点差错。{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