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放心,我也不喜欢有人听房,早废了这规矩。”胤祯轻笑道:“不过,我喜欢听你婉转沉醉的声音。”
“作死。”张梦娇轻拧了他一把。
听到屋里有了动静,早就端着一应洗漱用具侍侯在门外的一众丫鬟在秋分、香巧两个贴身丫鬟的带领下开门进来,亮灯之后,一众人便七手八脚的围着胤祯忙活。
待收拾利索,已过了小半个时辰,胤祯便精神抖擞的开始按步就班的进行一天的流程,先去给太皇太后请安,至于他的母妃德妃和康熙的一众妃子,却是循皇子例,不须日日请安。接下来,便是早读,早读内容是前朝历代皇帝的《圣训》和《实录》,当然也包括康熙的。
胤祯起的早,围着他转的大臣自然也不敢晚起,特别是上书房大臣,他们起的也不比胤祯晚,当值上书房大臣在五更天(五点)就的进宫以备皇帝传询,因为御门听政的时间一般在辰初刻(早7时),他们得提前赶进宫,将各部各地送来的奏折先写节略并附上处理意见,以供皇帝参考,康熙病重,不理朝政,自然就是供监国太子胤祯参考了。
对于重要的事情或者是大事,必须挑出来原件奏进,而且得自己先打好腹稿,以免被询问意见,另一重任便是接见官员,听取各地进京述职的官员的政绩汇报,从中挑出优异者,引见给皇上,不过,这事胤祯是不敢代劳的,宁愿搁置,也不愿意康熙多心。
除此之外,还有无数的琐事,并且不时还的出差,外人看来上书房大臣尊荣无比,其实一个个都是有苦说不出,劳累也就罢了,日日常伴君侧,看着风光,实际上都是在刀尖上跳舞。而且还的天天跳,这也是大清的上书房大臣少有善终的原因。
这日轮值的上书房大臣是富宁安和张鹏翮二人,两人准点进入值房。各自便开始忙碌,翻捡奏折,看有无重要之事,粗粗扫了一遍,见无大事,两人便坐下开始准备撰写节略,富宁安这时却轻咳了一声。见张鹏翮望过来,他便道:“昨日觐见皇太子,提及令各藩国押质,纳岁币一事,运青可知具体详情?”
各藩国押质,纳岁币?张鹏翮暗自一惊,怎得未听太子提及过?这是太子一时心血来潮,还是仅只是放出风声,试探朝中反应?略一沉吟。他便道:“令各藩国押质。纳岁币,这可是国之大事,太子岂敢独自做主?”
富宁安听的眉头微微一皱。他也怀疑这事已经得到康熙的首肯,皇太子监国以来处处谨慎,不会如此独断专行。张鹏翮是十四党的领军人物,原是指望能从他这里探听虚实,岂知这家伙竟是滴水不漏。
微一沉吟,富宁安仍是不甘的道:“朝鲜的岁币这些年都是不断减免,宗藩关系亦是大为改善,何以会风云突变?”
“此一时。彼一时。”张鹏翮不知底细,自然不愿多谈。简单含糊的回了一句。便埋头撰写节略。
见这情形,富宁安只得悻悻的闭上嘴,取过一本奏折翻看起来,屋里登时一片安静。
半晌之后,一名太监脚步匆匆的赶了过来,在门口恭谨的躬身道:“禀二位中堂大人,皇太子叫进。”
张鹏翮头也不抬的道:“知道了。”说着,便搁笔起身,整理冠袍朝珠,检查有无失仪的地方,而后才迈步出门。
两人赶到毓庆宫外,才见另外几位上书房大臣都已在门口候着,张鹏翮不由微觉诧异,难道有重大事情商议?此时也无暇多想,与几人见礼之后,便鱼贯而入,心里却是一个劲的纳闷,难道是商议宗藩之事?不应该不给自己打声招呼的?
萧永藻、马齐、张鹏翮、嵩祝、王掞、富宁安六人进了毓庆宫,便齐齐给胤祯请安见礼,胤祯含笑伸手让座,待几人落座,他才缓缓说道:“昨日陛见,皇上已经允准旗人进入天津军工作坊务工,以解决旗人生计日益艰难的问题。”
听的这话,几位上书房大臣都是一楞,旗人进作坊务工?这可是打破了旗人不准从事其它行业的规定,难道皇太子准备进行八旗制度革新?
王掞、富宁安两人都是恍然大悟,难怪皇太子昨日大说变法,原来他竟然是要革新八旗制度,连大清最根本的八旗制度他都敢革新,日后,还有什么他不敢革新的?
张鹏翮却是暗暗心惊,旗人是大清的根本,牵一发而动全身,旗人养尊处优惯了,进作坊能吃得了那份苦?这事一旦弄砸了,可没有回头的余地,旗人生计本就是一条死胡同,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十四爷如今处境未稳,羽翼未丰,何以要去趟这趟浑水?
“作死。”张梦娇轻拧了他一把。
听到屋里有了动静,早就端着一应洗漱用具侍侯在门外的一众丫鬟在秋分、香巧两个贴身丫鬟的带领下开门进来,亮灯之后,一众人便七手八脚的围着胤祯忙活。
待收拾利索,已过了小半个时辰,胤祯便精神抖擞的开始按步就班的进行一天的流程,先去给太皇太后请安,至于他的母妃德妃和康熙的一众妃子,却是循皇子例,不须日日请安。接下来,便是早读,早读内容是前朝历代皇帝的《圣训》和《实录》,当然也包括康熙的。
胤祯起的早,围着他转的大臣自然也不敢晚起,特别是上书房大臣,他们起的也不比胤祯晚,当值上书房大臣在五更天(五点)就的进宫以备皇帝传询,因为御门听政的时间一般在辰初刻(早7时),他们得提前赶进宫,将各部各地送来的奏折先写节略并附上处理意见,以供皇帝参考,康熙病重,不理朝政,自然就是供监国太子胤祯参考了。
对于重要的事情或者是大事,必须挑出来原件奏进,而且得自己先打好腹稿,以免被询问意见,另一重任便是接见官员,听取各地进京述职的官员的政绩汇报,从中挑出优异者,引见给皇上,不过,这事胤祯是不敢代劳的,宁愿搁置,也不愿意康熙多心。
除此之外,还有无数的琐事,并且不时还的出差,外人看来上书房大臣尊荣无比,其实一个个都是有苦说不出,劳累也就罢了,日日常伴君侧,看着风光,实际上都是在刀尖上跳舞。而且还的天天跳,这也是大清的上书房大臣少有善终的原因。
这日轮值的上书房大臣是富宁安和张鹏翮二人,两人准点进入值房。各自便开始忙碌,翻捡奏折,看有无重要之事,粗粗扫了一遍,见无大事,两人便坐下开始准备撰写节略,富宁安这时却轻咳了一声。见张鹏翮望过来,他便道:“昨日觐见皇太子,提及令各藩国押质,纳岁币一事,运青可知具体详情?”
各藩国押质,纳岁币?张鹏翮暗自一惊,怎得未听太子提及过?这是太子一时心血来潮,还是仅只是放出风声,试探朝中反应?略一沉吟。他便道:“令各藩国押质。纳岁币,这可是国之大事,太子岂敢独自做主?”
富宁安听的眉头微微一皱。他也怀疑这事已经得到康熙的首肯,皇太子监国以来处处谨慎,不会如此独断专行。张鹏翮是十四党的领军人物,原是指望能从他这里探听虚实,岂知这家伙竟是滴水不漏。
微一沉吟,富宁安仍是不甘的道:“朝鲜的岁币这些年都是不断减免,宗藩关系亦是大为改善,何以会风云突变?”
“此一时。彼一时。”张鹏翮不知底细,自然不愿多谈。简单含糊的回了一句。便埋头撰写节略。
见这情形,富宁安只得悻悻的闭上嘴,取过一本奏折翻看起来,屋里登时一片安静。
半晌之后,一名太监脚步匆匆的赶了过来,在门口恭谨的躬身道:“禀二位中堂大人,皇太子叫进。”
张鹏翮头也不抬的道:“知道了。”说着,便搁笔起身,整理冠袍朝珠,检查有无失仪的地方,而后才迈步出门。
两人赶到毓庆宫外,才见另外几位上书房大臣都已在门口候着,张鹏翮不由微觉诧异,难道有重大事情商议?此时也无暇多想,与几人见礼之后,便鱼贯而入,心里却是一个劲的纳闷,难道是商议宗藩之事?不应该不给自己打声招呼的?
萧永藻、马齐、张鹏翮、嵩祝、王掞、富宁安六人进了毓庆宫,便齐齐给胤祯请安见礼,胤祯含笑伸手让座,待几人落座,他才缓缓说道:“昨日陛见,皇上已经允准旗人进入天津军工作坊务工,以解决旗人生计日益艰难的问题。”
听的这话,几位上书房大臣都是一楞,旗人进作坊务工?这可是打破了旗人不准从事其它行业的规定,难道皇太子准备进行八旗制度革新?
王掞、富宁安两人都是恍然大悟,难怪皇太子昨日大说变法,原来他竟然是要革新八旗制度,连大清最根本的八旗制度他都敢革新,日后,还有什么他不敢革新的?
张鹏翮却是暗暗心惊,旗人是大清的根本,牵一发而动全身,旗人养尊处优惯了,进作坊能吃得了那份苦?这事一旦弄砸了,可没有回头的余地,旗人生计本就是一条死胡同,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十四爷如今处境未稳,羽翼未丰,何以要去趟这趟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