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能恨村妇吗?谁不想过好日子?不管是轻巧的,还是繁重的,都是农活,都不是人们想要的幸福生活。幸福生活是什么?阿薇想,至少吃穿不愁,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儿女满堂,干着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劳累,却敬业爱岗,能干出业绩,为社会作贡献。

    而现在这种情况,是大环境造成的,谁也怨不了谁。暂时的困难,咬咬牙,挺过去,就能迎接光明的未来。

    她想阿跃刚来时提出的建议是对的,体能是有限的,智慧是无限的。一些简便的方法不是偷懒,而是技巧。是什么原因,引起人们对知青恨之入骨,格格不入呢?

    她想一是偏见,害怕知青会来夺去他们的地位,虽然这些地位都是卑微的,却是他们一点尊严。二是人们的虚荣心,不承认自己是错的,如果处理的方式不对,会使他们恼羞成怒,对抗到底。三是大家都很苦,因为没有文化,超出了他们接受的能力,自己干不了,往往心中有排斥感。

    如何相容,取长补短,才是共同进步的根本。知青只是来体验生活的,要不了几年,还会离开,大都数人对权力不感兴趣。当一些需要改良,或者有奇思妙想,能够解决困难,得不到运用,大家都跟着受苦受累时,矛盾产生了,甚至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这次阿跃事件,虽然阿跃有错误,错不过队长,不至于走。阿薇想如果干部和村民们共同挽留,也许阿跃是可以留下来的。

    也许村干部和村民们在内心中想留又不想留,留下证明村民们和村干部对知青的屈服。不管对错,制服了阿跃,对别的知青就是一种威慑,好好听话,善恶好坏,听到的,看到的,不要管,与你们无关,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才能天下太平。

    “阿跃!无论走到哪?你忍受些,听他们话,别与他们斗争。秀才斗不过兵,他们蛮干,根本不可能听你的。”

    “国家富强了,人们有文化了,自然会想通,现在说什么也不会理解。国家是对知青爱护,对人民是保护的。你和他们作对,就是和国家、人民作对,哪有帮你的道理,自己受点委屈吧。”

    阿薇想到那次挖地,从上午干到下午,难得干这样的苦累活,她的手臂酸痛,腰要断了,步履蹒跚,脸色苍白。她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跟同室的阿秀说:“累死了,干不了了。”阿秀同情地说道:“身体要紧,实在干不了了,请假休息。你如此的瘦弱,应该分配一个轻巧的活让你干干。”

    阿薇痛的忍不住呻吟道:“大谷不在,他在就好了。”

    “阿薇,你要珍惜和大谷的日子,如果他不帮你,分到别处去,说不准你天天都象今天这样,活受罪。”

    阿薇一机灵,头上的冷汗直冒,是啊!如果自己在家休息。本来自己的岗位,有可能换成别人的,以后再也没有大谷的帮忙,自己将更加受累,说什么也要挺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