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个猜测是真的……

    那可真是不得了了。

    董卓还在远军出征,他的侄子竟然就刺杀了董卓的亲儿子,还自导自演,命人审问姓胡的将领。

    这当中所蕴含的信息量太多,也只有郭士子敢在身陷囹圄的时候把这件事当做谈判的资本,意有所指地捅了出来,也不怕董璜心中有鬼,直接杀人灭口。

    荀启紧紧盯着董璜手中的刀,看到董璜摆出了挥刀的起手式,显然已经动了杀人的主意。

    可再看牢房中的郭士子,俨然是一副散漫不羁的模样,对董璜的杀意视若无睹,反而唇角缀着笑意,全然不惧生死。

    虽然能够隐隐猜出郭士子的打算,荀启还是忍不住为他捏了把冷汗。董璜并非良善之人,就算畏惧董卓的威势,也未必愿意听郭士子的谏言。

    郭士子此举太过冒险,是生是死,完全在董璜一念之间。

    荀启从不愿意将生死交到“未知”的手上,他心下急转,循着脑中的灵光,躲在人后压着声音嚷了一句。

    “如此说来,胡小将军真是无辜的了?”

    董璜的目光猛地扫向这边,却只看到十几个挤在一处的狱卒,无法确定刚才说话的是谁。

    不管刚才那句话是有意还是无意,总归提醒了他一件事——

    为了防止被董卓发现端倪,他绝不能节外生枝,而最好的做法,就是延续原先的计划,利用胡小将混淆视听。

    董璜目中的杀意略减。他发出一声冷笑,收刀入鞘:

    “却不知你是何人,竟敢口出狂言,妄议公情?你们几个,可曾查过他的身份传书?”

    一众狱卒被董璜“反复无常”的反应吓得如鹌鹑一样缩着头。然而董璜亲自询问,没人敢怠慢,为首的狱官怕被怪罪办事不力,立即回复道:

    “已查过传书,此人姓郭名嘉,颍川阳翟人,来长安已有月余。”

    听到“郭嘉”二字,站在狱卒最末的荀启蓦地抬眸,将目光投向槛房的所在。

    董璜亲自核实了传书,命人打开牢房。

    “廿六七,将他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