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淮下午与曹光明的见面相当顺利,仅下午这点时间,双方就在很多问题上达成一致。
作为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的曹光明,一直以来都是海洋石油总公司的核心人物,近年来分管中海油上市融资运作以及茂名炼化基地的筹建工作。
虽然近一年来受回归题材的刺激,中资股在香港证券市场表现极好,但中海油在香港的上市运作,还是慢了半拍——虽然此时香港证券市场还处于历史高位,买卖活跃,但证券市场里的资本巨鳄,也早已经从泰国当前的经济危机嗅到风险的信号,变得格外的警惕。现在香港金融媒体的一片叫红声,不过是他们撤退时找出的烟雾弹而已。
中海油此时要还是照着原计划上市发行新股,发行商、承销商将因为包销制承担极大的风险,都纷纷打起退堂鼓,撤出跟中海油的合作计划。
虽然还没有正式对外公布上市融资计划受挫的消息,但曹光明以及其他中海油高层心里清楚,此时拖延公布消息,不过是希望能多一些善后的时间罢了。
海洋石油总公司此次上市融资,主要为了计划启动预计耗资一百二十亿的茂名炼化基地的建设。
融资计划受阻,茂名炼化基地的建设自然也无从谈起,发展炼化业务暂时也被迫回到与地方炼化合作的老路上来。
然而对海洋石油总公司高层来说,无论是为了控制住融资计划受挫对公司的消极影响,还是要说应对国务院接下来可能会有的问责,这时候都极需要一个大型的地方炼化合作项目来缓冲一下,叫他们看上去不那么乱阵脚。
对梅钢来说,当前也极需要中海油参与进来,才有可能以最快的速度拿到国家计委的批文,以便新浦炼化基地建设全面的展开。
中海油此前就有跟地方炼化企业合作的经验,也有相对成熟的模式,不仅能拿出一部分资金参与合资,还能为新浦炼化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提供相当的人力及技术支持。
中海油此时也无意提多苛刻的条件,最主要的要求,就是中海油这边要组织人手,对新浦炼化现有的建厂方案进行论证、评估。
沈淮对这点也能理解,中海油将拿出一笔不算少的资金参与合作,在炼化厂建成之后,也将负责主要原油供应,还要在淮海成为燃油公司,以消化炼化厂生产的部分成品油,故而在签署正式协议之前,对新浦炼化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也是必然的程序。
国内在八十年代初决定在近海区域开采油气资源之时,既缺技术又缺设施,中海油这些年来主要跟海外石油巨头合作,要比绝大多数的央企,更注重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塑造,官僚主义作风相对要比中石油、中石化轻得多,也算是梅钢当前较为理想的合作方。
而中海油参与合作的资金,沈淮也与姚荣华紧急联系过,业信银行也有意愿向中海油提供一部分资金。
新浦炼化项目预计总投资要超过五十亿,中海油持20%的股份,也要拿出十个亿的真金白银出来——中海油上市融资受挫,资金就变得极紧张,不过仗着国家三大石油公司之一的名头,信用等级就不是梅钢能比的,从国内银行融资一百亿、两百亿资金很困难,融十亿、八亿的资金还是有能力的。
业信总行从年初就收紧对东华的放货额度,但额外向中央直属的中海油借出三五亿不受什么限制;中海油凑出十亿资金,也不会有特大的难度。
东华在石化产业方面没有什么基础,沈淮主要还是借助徐城炼油厂的资源,在新浦孵化炼化产业集群,同时也注重在徐城炼油厂之外聚集资源,打开始也希望能有大的石油公司或炼化企业参与新浦炼化项目的合作。
此时中海油也是迫于当前不利的形势,没有提多苛刻的条件,也无意觊觎新浦炼化的控制权,甚至愿意在技术及人力资源弥补梅钢的不足,双方就很容易达成一致意见,双方利用一个下午就谈出大体的合作框架来。
更具体的技术细节,沈淮自然是丢给今天紧急赶来的杨林等人负责,跟中海油的工程师去谈——杨林此前所在的淮大化工系实验室,跟中海油也有密切的联系,甚至中海油负责炼化厂筹备的两个副总工程师,都要算是杨林的师兄,工作就更容易开始。
沈淮在饭桌上,将下午拜访曹光明的成果,说给老爷子听。
作为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的曹光明,一直以来都是海洋石油总公司的核心人物,近年来分管中海油上市融资运作以及茂名炼化基地的筹建工作。
虽然近一年来受回归题材的刺激,中资股在香港证券市场表现极好,但中海油在香港的上市运作,还是慢了半拍——虽然此时香港证券市场还处于历史高位,买卖活跃,但证券市场里的资本巨鳄,也早已经从泰国当前的经济危机嗅到风险的信号,变得格外的警惕。现在香港金融媒体的一片叫红声,不过是他们撤退时找出的烟雾弹而已。
中海油此时要还是照着原计划上市发行新股,发行商、承销商将因为包销制承担极大的风险,都纷纷打起退堂鼓,撤出跟中海油的合作计划。
虽然还没有正式对外公布上市融资计划受挫的消息,但曹光明以及其他中海油高层心里清楚,此时拖延公布消息,不过是希望能多一些善后的时间罢了。
海洋石油总公司此次上市融资,主要为了计划启动预计耗资一百二十亿的茂名炼化基地的建设。
融资计划受阻,茂名炼化基地的建设自然也无从谈起,发展炼化业务暂时也被迫回到与地方炼化合作的老路上来。
然而对海洋石油总公司高层来说,无论是为了控制住融资计划受挫对公司的消极影响,还是要说应对国务院接下来可能会有的问责,这时候都极需要一个大型的地方炼化合作项目来缓冲一下,叫他们看上去不那么乱阵脚。
对梅钢来说,当前也极需要中海油参与进来,才有可能以最快的速度拿到国家计委的批文,以便新浦炼化基地建设全面的展开。
中海油此前就有跟地方炼化企业合作的经验,也有相对成熟的模式,不仅能拿出一部分资金参与合资,还能为新浦炼化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提供相当的人力及技术支持。
中海油此时也无意提多苛刻的条件,最主要的要求,就是中海油这边要组织人手,对新浦炼化现有的建厂方案进行论证、评估。
沈淮对这点也能理解,中海油将拿出一笔不算少的资金参与合作,在炼化厂建成之后,也将负责主要原油供应,还要在淮海成为燃油公司,以消化炼化厂生产的部分成品油,故而在签署正式协议之前,对新浦炼化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也是必然的程序。
国内在八十年代初决定在近海区域开采油气资源之时,既缺技术又缺设施,中海油这些年来主要跟海外石油巨头合作,要比绝大多数的央企,更注重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塑造,官僚主义作风相对要比中石油、中石化轻得多,也算是梅钢当前较为理想的合作方。
而中海油参与合作的资金,沈淮也与姚荣华紧急联系过,业信银行也有意愿向中海油提供一部分资金。
新浦炼化项目预计总投资要超过五十亿,中海油持20%的股份,也要拿出十个亿的真金白银出来——中海油上市融资受挫,资金就变得极紧张,不过仗着国家三大石油公司之一的名头,信用等级就不是梅钢能比的,从国内银行融资一百亿、两百亿资金很困难,融十亿、八亿的资金还是有能力的。
业信总行从年初就收紧对东华的放货额度,但额外向中央直属的中海油借出三五亿不受什么限制;中海油凑出十亿资金,也不会有特大的难度。
东华在石化产业方面没有什么基础,沈淮主要还是借助徐城炼油厂的资源,在新浦孵化炼化产业集群,同时也注重在徐城炼油厂之外聚集资源,打开始也希望能有大的石油公司或炼化企业参与新浦炼化项目的合作。
此时中海油也是迫于当前不利的形势,没有提多苛刻的条件,也无意觊觎新浦炼化的控制权,甚至愿意在技术及人力资源弥补梅钢的不足,双方就很容易达成一致意见,双方利用一个下午就谈出大体的合作框架来。
更具体的技术细节,沈淮自然是丢给今天紧急赶来的杨林等人负责,跟中海油的工程师去谈——杨林此前所在的淮大化工系实验室,跟中海油也有密切的联系,甚至中海油负责炼化厂筹备的两个副总工程师,都要算是杨林的师兄,工作就更容易开始。
沈淮在饭桌上,将下午拜访曹光明的成果,说给老爷子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