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确实有册立胤禛为太子坐镇京城,行监国的想法,如此他可放心的御驾亲征,开疆拓土对康熙皇帝来说诱惑太大了。但还没等康熙皇帝表露出这个意图,他接到了无数本折子,劝说康熙皇帝千万不可御驾亲征。

    “皇阿玛是不相信儿臣么?”

    在大朝上,十四阿哥胤祯如此问道,此时不管有什么立场的皇子,一起看向他们的皇阿玛。康熙皇帝压下了口中的叱责,他最为担心的状况出现了,儿子们好像心比较齐了,虽然是为了国战,但康熙皇帝怕他们会一直心齐下去,康熙没当够皇帝,册立太子不是为了退位做太上皇。

    “朕并非不相信你们,朕是想...”

    胤祯说道:“皇阿玛是决胜千里之外,儿臣定会凯旋。”

    胤祯同胤褆是必将会领兵的皇子,胤禛此时说:“皇阿玛坐镇京城最为合适,儿臣也可全力为效命。”

    他隐含的意思,康熙皇帝知晓,换个人坐镇京城,康熙的这些皇子们都不会放心,怕在疆场被阴了,如此看来他们还没有齐心到他让他感觉到恐怖的地步。

    康熙没有表态到底是坚持御驾亲征,还是听了儿子们的劝说,胤禛明白他是犹豫了。为了不当这个战时的太子,胤禛曾经对舒瑶说过,如果皇阿玛精力稍差就爱好了。

    以康熙皇帝惜命的性子,胤禛不相信他会车马劳顿,哪怕他在京城,所有的威风都是他的,最近康熙有些枯木逢春,老树开花的的感觉。自从有了年常在,康熙皇帝感觉身体一日好过一日,腰不酸,腿不疼,浑身有着发泄不完的精力。

    康熙怕吃了什么虎狼之药伤了身体。每日都让太医给他请脉。太医也很吃惊康熙皇帝的龙体很好,对康熙再三保证。康熙龙体很好。于是康熙皇帝对看年氏顺眼了一些,年氏才有高人弟子的风范,想让康熙提升年氏的名分是做不到的。年家还算有些用处。康熙提拔了年羹尧。

    在后宫中生活的年氏苦不堪言,每一次康熙召人侍寝她都在,那种屈辱让年氏很伤心,再加上同胤禛堪比天人永隔的痛苦。年氏差一点活不下去,唯一聊以自慰的是年氏还是处子。年氏想着康熙皇帝早点死吧,只要胤禛当了皇帝,她就有可能同胤禛在一起,哪怕没名没分的,年氏记得当年恍惚听说过胤禛同康熙的妃嫔有不清不楚的关系。

    年氏相信只要有机会,她定然能吸引胤禛。她经常去找德嫔,希望能碰到胤禛,向胤禛表示她没背叛他们之间的感情,她还是清清白白的。

    年氏对害她落入如此尴尬境地的娴嫔心怀怨恨,康熙皇帝最近对她还算和颜悦色,年氏作为曾经宠惯后宫的皇贵妃,拿捏的手段并不一点的都没有,年氏有时会同康熙皇帝上上娴嫔的眼药,或者背地里给娴嫔来点意外的‘惊喜’,娴嫔位份高,年氏在旁人眼中看是新宠,这两人斗得不亦乐乎。

    娴嫔有着最后的把柄,她同年氏说过,如果再斗下去,她就会将年氏钟情于胤禛的事情告诉康熙皇帝。年氏于是多了几分的收敛。

    德嫔等等在一旁看热闹很过瘾,但对年氏总是来看她,德嫔有了几分的觉悟,是奔着胤禛去的?德嫔如今对胤禛很维护,年氏这种心思,让德嫔差一点想掐死年氏。德嫔想了好几天,不能让年氏将脏水泼到胤禛头上,德嫔开始了遛年氏的有生活,经经常领着年氏去后宫闲逛,凡是有儿子的妃嫔,德嫔领着年氏都逛到了。

    然后年氏再来请安的时候,德嫔便不见她了,年氏想要金石为开站在永和宫外等候召见,德嫔就向康熙哭诉委屈,“万岁爷,年常在总是在臣妾身体不舒服的来请安,还在外面等着,臣妾...虽然臣妾让她站在外面合乎规矩,但臣妾不忍心啊,从年常在来请安之后,臣妾都见不到儿子们了,他们绝不踏进后宫。”

    德嫔言谈间暗示康熙皇帝,胤禛同年氏一面都没见到。在康熙心中,德嫔还是有点地位的,毕竟是他准备传位的皇子生母,康熙皇帝一道口谕命令年氏不用去永和宫向德嫔请安,天大地大皇帝最大,年氏唯一能见到胤禛的机会消失了,她满心更为不平,为什么康熙皇帝还不死?他怎么还不死呢?

    年氏世上最盼着康熙皇帝病逝的人,同样说年氏非常的恨自己,她怎么就调养好了康熙的龙体?

    康熙五十一年,国战打响,康熙皇帝留在了京城,有大阿哥同十四阿哥分别领兵出征。

    康熙皇帝不偏不重,公平对待两个儿子,并直言谁打赢他会重赏。大阿哥信心十足,胤祯不喜欢年羹尧,直接对康熙皇帝说,他不要年羹尧在他身边做裨将,大阿哥同样不信书逸,于是康熙将两人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