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是有人特意说到贺岩和张春桃面前的,看贺岩和张春桃都只做没听到,问上脸了,也就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再说了,他们相信马家的为人厚道,说不得是听错了呢。

    那传出这话来的人,本就不知道是什么心思,见贺岩和张春桃这态度,也就不好多说了。

    顶多背地里就跟人嘀咕几句,说什么贺岩和张春桃,这一对哥哥嫂子,居然对嫁出去的妹子这么不关心,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原来居然这么心硬云云。

    当然这些话也只能背后嘀咕,真要摆在台面上也说不上出来啊。

    一来马家的确名声在外的厚道,二来贺娟自己都没出门哭诉,就听别人随便说两句,就不分青红皂白的上门去,也没个道理不是?

    这事真说出去,贺岩和张春桃的做法也没大毛病,因此也就那些长舌妇私底下嘀咕两句,也就罢了。

    倒是过了几日,周老夫子对于贺岩的家事也略有耳闻,寻了机会,将贺岩叫去,建议他,若是家中情况还好,钱财够用的话,就该准备去府试了。

    别的不说,路上准备充足,到了府城安心寻个住处,静下心来好好看看书,再跟各地的学子都交流交流,也省得留在镇上天天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反倒不能静下心来。

    贺岩本就有这个打算,倒不是觉得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干扰了他读书,而是觉得这些事情给张春桃造成的困扰更多。

    他是琢磨着带着张春桃和杨宗保一起,去府城见见世面,远离贺家和王家这些烦心的事情。

    听了周老夫子的建议,贺岩倒是觉得,若是这次府试能过,听周老夫子的建议,也该在县城住下来,能进长青书院最好,不能进长青书院,能进别的书院也好过在镇上的教学条件。

    到时候,他肯定是要带着张春桃一起去县城的,开个小铺子也好,继续摆摊也好,夫妻定然是不能分开的。

    就算是府试不过,他也想在县城先租个小院子,然后先进书院。

    至于日常的开销,他早就打听过了,县城的那么些书院,招收的学生,也不是都是有钱人家的子弟,也有些家里不太宽裕的,这些人大多是靠抄书为生,只要勤奋点,一个月也能挣够生活开支。

    而且这书院里,一个月一次的考试,若是能考中前几名,都会有奖励,有银钱,有笔墨纸砚之类的,反正只要你脑子灵,读书好,每次能考好,基本这束脩费和生活开支都能自己挣出来。

    这也是那些书院为了招收那些天资聪颖,但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学子而想出来的法子,替他们解决一部分生活上的难题,这些学子也能安心考出好成绩来。

    多考出几个秀才和举人,他们书院的名声就越响,也能招到更多的学子,良心循环嘛!就是长青书院,也有这样的规定,更别提起他书院了。

    如今他们手头还有些钱,年后贺岩跟朋友做的那些生意分红就有二三十两银子,到了秋收后,粮食卖出去,还有那笔固定的收入,他自己节省些,再努力抄书挣钱,就算张春桃不挣钱,他也能养活一家子不成问题的。

    这些而且借口和理由,贺岩都已经替张春桃想好了,到县城读书更花钱,张春桃不跟着去照顾,做点生意挣钱养活他,供他读书,家里哪里能供得起?

    只这一条,就无人能挑出张春桃的理来!去了县城,贺家和王家这些烦心恶心的事情,起码可以摆脱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