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烟柳繁花送,京城贵子下扬州,姜定南骑马离京,买了份與图规划路线,到天津搭船南下,他为爱马也买了张票,带着马一起上船。
他搭的是普通客船,不敢搭大船,怕被家里找到了,但他搭了普通客船却一副财大气粗的模样,引得多少人觊觎,他也警惕,出门在外怕被人谋财害命,夜里睡觉都不敢睡踏实了,有几个小毛贼摸到他舱里来,被他两三下撂倒了,这一下便引了舆论压力,说他恃武欺人,他寻了船员来评理,塞了些银票才让他们站在他这边,抚平了众怒,但这一下也让他明白了江湖险恶,出了家门哪里都是江湖,忽而又觉憋屈,他理想中的闯荡江湖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可他一出家门便遇上了不平之事,不仅没能拔刀,反而破财消灾,看来无论是江湖还是朝堂,都不是轻易能闯出条路来的。
有了这一遭,他便谨慎了许多,出门在外财不外露,换上了短褐布靴,也不做带马乘船的蠢事了,他宁可骑马走陆路,独来独往不受制于人。
姜家派出去寻姜定南的人无果,姜定南到了扬州后往家里去了封信,算是报平安,但未提他去了哪里,何时回来,也没提过林家姑娘,看来是完全忘了他还定了一桩亲事,姜家拿了信去找林家,也让他们看看姜定南的态度,看懂了就该退亲了吧,再这么耗着耽搁了自家姑娘。
姜家这副巴不得林家提退亲的嘴脸惹毛了林家老夫人,不管林芷君怎么哀求,老夫人都不肯再进行这桩亲事,姜家深表歉意,按着林芷君原本的嫁妆价值再置了一份,算是对林家的赔偿,林家收下了,但也和姜家断了往来,结亲没结成可不就结仇了。
姜家老夫人也长出了口气,退了就好,这事是他们理亏,但林家若识相就该早早退亲才是,他们也会赔礼,那林姑娘要等定南,要她等什么?定南除了她娶不到别人了不是?要是她等几年成了老姑娘,定南回来不肯娶她,那不得被天下人指着脊梁骨骂他不仁义,皇帝本便刻意打压,抓住了定南私德不修的的把柄,还不得可劲儿踩。林家趁早提退亲才好,他们出一笔钱,两家就没什么瓜葛了,林姑娘多得了一份嫁妆早早另嫁他人,定南回来后也能再觅淑女,岂不美哉。
老夫人完全忘了林家姑娘是她精心挑选的孙媳妇,从京城一众闺秀里脱颖而出,刚定亲时也是一百个满意的,如今涉及到孙儿的前程,半分情面不讲了。
婧儿从林家回来,也是满肚子的郁卒,亲事是老夫人定的,退亲却要她去退,老夫人说思念孙儿过度,这不舒服那不舒服,没精力处理退亲的事情,又说婧儿身份尊贵,她出面处理,林家还敢有何异议不成?
异议倒是没有,但她原可不必沾这些腥,姜定南又不是她亲生的,做什么要她去收拾烂摊子,而且这遭把亲事退了,日后姜定南回来又得再定亲结亲,届时老夫人更老了,没精力料理这些不还得她劳心劳力?可能得他们一句好?老夫人还认为姜定南离家出走全怪她和哥哥呢,是以这退亲也该她料理,日后再定亲结亲也该她料理,若做的不好得让他们一家子怨死。
姜骥近日也是焦头烂额的,婧儿便没去烦她,但朝阳在学堂里又惹祸,让她受皇后传召进宫和先生喝茶,气得她把朝阳领回了家面壁思过,去了你也没心思学,干脆别去了,在家里好生修身养性吧。
朝阳在家里哀嚎,婧儿让人把她锁住了,她还有许多事情要忙呢,和林家退亲,不仅得退定礼退庚帖,还得再补一份嫁妆给林姑娘,当然这钱不可能让婧儿出,从公中出,但婧儿是当家主母,从公中出和从她身上出有什么区别?她倒不是肉痛小器,但就是过意不去,不是她亲生的让她出钱出力,还得不了一句好。
宫里太后听说姜定南离家出走去闯荡江湖了,将慕慧郡主看得更牢了些,慕慧郡主再三保证会留在宫里陪她,她还是盯得紧紧的,午睡醒来不见她立刻就要找人。
慕慧郡主看到曾经雷厉风行的母亲变成如今患得患失模样,心里也很是过意不去,母亲一辈子的寄托都是她,她前二十多年一直不听话,让母亲操心,如今母亲老了,她陪一日少一日,天涯很远,路还很长,但母亲的寿命只有这么长,她怕子欲养而亲不待,如今一切都先紧着母亲。
太后见女儿如此孝顺,心情也大好,便开始张罗她的亲事,她怕自己走后女儿无依无靠,皇帝待玉女又没多少情分,她需得为女儿寻个好归宿,最好就是像镇国公那样的,在皇权面前也不惧,能将玉女护的妥妥的。
太后想操办这事儿,帝后装聋作哑不接茬,慕慧郡主也不愿意,让母亲少操心,她日后不再惹是生非,帝后总会养着她,日子不就这么过嘛。
太后握着女儿的手哀哀戚戚,道“我是怕你孤单,如今还有母后和你相依为命,我走后,这世间可就只剩你一人了,你可怎么办呢?”
慕慧郡主无谓笑笑“一人独活还清净,待您走后,我也会离开京中,从此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任他们夫妻恩爱儿孙满堂,我做个无拘无束的孤家寡人,也不见得就谁比谁强了。”
慕慧郡主年轻人看的开,但太后老人家就听不得这些,她还是认为人都怕孤单,便是年轻时能四处走,老了总要落叶归根的,届时她无夫无子,娘家也没了容身之处,可让她何处容身呢?更何况那李明氏在先帝灵前公然叫嚣要让玉女偿命,玉女住在宫里她当然伸不来手,若玉女去了宫外,只怕会让对方寻到可乘之机,女儿年纪轻轻的,便是曾经犯过错,做父母的也不得不为她铺好后路。
太后有心再为女儿寻一桩亲事,她不能让女儿就这么孤苦一生,但玉女名声不好,皇帝又不肯对玉女表示出哪怕一点儿青睐,谁会想做这个仪宾,她和皇后提议要在宫里办个宴席,皇后说她不得空,太后要办自个儿办吧,能喊到多少人全凭你自个儿。这不痛不痒的态度把太后气坏了,但太后如今也是看养子夫妇的脸色过日子,早不是当年一呼百应的后宫之主了,也只得凄凄然打消了念头。
他搭的是普通客船,不敢搭大船,怕被家里找到了,但他搭了普通客船却一副财大气粗的模样,引得多少人觊觎,他也警惕,出门在外怕被人谋财害命,夜里睡觉都不敢睡踏实了,有几个小毛贼摸到他舱里来,被他两三下撂倒了,这一下便引了舆论压力,说他恃武欺人,他寻了船员来评理,塞了些银票才让他们站在他这边,抚平了众怒,但这一下也让他明白了江湖险恶,出了家门哪里都是江湖,忽而又觉憋屈,他理想中的闯荡江湖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可他一出家门便遇上了不平之事,不仅没能拔刀,反而破财消灾,看来无论是江湖还是朝堂,都不是轻易能闯出条路来的。
有了这一遭,他便谨慎了许多,出门在外财不外露,换上了短褐布靴,也不做带马乘船的蠢事了,他宁可骑马走陆路,独来独往不受制于人。
姜家派出去寻姜定南的人无果,姜定南到了扬州后往家里去了封信,算是报平安,但未提他去了哪里,何时回来,也没提过林家姑娘,看来是完全忘了他还定了一桩亲事,姜家拿了信去找林家,也让他们看看姜定南的态度,看懂了就该退亲了吧,再这么耗着耽搁了自家姑娘。
姜家这副巴不得林家提退亲的嘴脸惹毛了林家老夫人,不管林芷君怎么哀求,老夫人都不肯再进行这桩亲事,姜家深表歉意,按着林芷君原本的嫁妆价值再置了一份,算是对林家的赔偿,林家收下了,但也和姜家断了往来,结亲没结成可不就结仇了。
姜家老夫人也长出了口气,退了就好,这事是他们理亏,但林家若识相就该早早退亲才是,他们也会赔礼,那林姑娘要等定南,要她等什么?定南除了她娶不到别人了不是?要是她等几年成了老姑娘,定南回来不肯娶她,那不得被天下人指着脊梁骨骂他不仁义,皇帝本便刻意打压,抓住了定南私德不修的的把柄,还不得可劲儿踩。林家趁早提退亲才好,他们出一笔钱,两家就没什么瓜葛了,林姑娘多得了一份嫁妆早早另嫁他人,定南回来后也能再觅淑女,岂不美哉。
老夫人完全忘了林家姑娘是她精心挑选的孙媳妇,从京城一众闺秀里脱颖而出,刚定亲时也是一百个满意的,如今涉及到孙儿的前程,半分情面不讲了。
婧儿从林家回来,也是满肚子的郁卒,亲事是老夫人定的,退亲却要她去退,老夫人说思念孙儿过度,这不舒服那不舒服,没精力处理退亲的事情,又说婧儿身份尊贵,她出面处理,林家还敢有何异议不成?
异议倒是没有,但她原可不必沾这些腥,姜定南又不是她亲生的,做什么要她去收拾烂摊子,而且这遭把亲事退了,日后姜定南回来又得再定亲结亲,届时老夫人更老了,没精力料理这些不还得她劳心劳力?可能得他们一句好?老夫人还认为姜定南离家出走全怪她和哥哥呢,是以这退亲也该她料理,日后再定亲结亲也该她料理,若做的不好得让他们一家子怨死。
姜骥近日也是焦头烂额的,婧儿便没去烦她,但朝阳在学堂里又惹祸,让她受皇后传召进宫和先生喝茶,气得她把朝阳领回了家面壁思过,去了你也没心思学,干脆别去了,在家里好生修身养性吧。
朝阳在家里哀嚎,婧儿让人把她锁住了,她还有许多事情要忙呢,和林家退亲,不仅得退定礼退庚帖,还得再补一份嫁妆给林姑娘,当然这钱不可能让婧儿出,从公中出,但婧儿是当家主母,从公中出和从她身上出有什么区别?她倒不是肉痛小器,但就是过意不去,不是她亲生的让她出钱出力,还得不了一句好。
宫里太后听说姜定南离家出走去闯荡江湖了,将慕慧郡主看得更牢了些,慕慧郡主再三保证会留在宫里陪她,她还是盯得紧紧的,午睡醒来不见她立刻就要找人。
慕慧郡主看到曾经雷厉风行的母亲变成如今患得患失模样,心里也很是过意不去,母亲一辈子的寄托都是她,她前二十多年一直不听话,让母亲操心,如今母亲老了,她陪一日少一日,天涯很远,路还很长,但母亲的寿命只有这么长,她怕子欲养而亲不待,如今一切都先紧着母亲。
太后见女儿如此孝顺,心情也大好,便开始张罗她的亲事,她怕自己走后女儿无依无靠,皇帝待玉女又没多少情分,她需得为女儿寻个好归宿,最好就是像镇国公那样的,在皇权面前也不惧,能将玉女护的妥妥的。
太后想操办这事儿,帝后装聋作哑不接茬,慕慧郡主也不愿意,让母亲少操心,她日后不再惹是生非,帝后总会养着她,日子不就这么过嘛。
太后握着女儿的手哀哀戚戚,道“我是怕你孤单,如今还有母后和你相依为命,我走后,这世间可就只剩你一人了,你可怎么办呢?”
慕慧郡主无谓笑笑“一人独活还清净,待您走后,我也会离开京中,从此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任他们夫妻恩爱儿孙满堂,我做个无拘无束的孤家寡人,也不见得就谁比谁强了。”
慕慧郡主年轻人看的开,但太后老人家就听不得这些,她还是认为人都怕孤单,便是年轻时能四处走,老了总要落叶归根的,届时她无夫无子,娘家也没了容身之处,可让她何处容身呢?更何况那李明氏在先帝灵前公然叫嚣要让玉女偿命,玉女住在宫里她当然伸不来手,若玉女去了宫外,只怕会让对方寻到可乘之机,女儿年纪轻轻的,便是曾经犯过错,做父母的也不得不为她铺好后路。
太后有心再为女儿寻一桩亲事,她不能让女儿就这么孤苦一生,但玉女名声不好,皇帝又不肯对玉女表示出哪怕一点儿青睐,谁会想做这个仪宾,她和皇后提议要在宫里办个宴席,皇后说她不得空,太后要办自个儿办吧,能喊到多少人全凭你自个儿。这不痛不痒的态度把太后气坏了,但太后如今也是看养子夫妇的脸色过日子,早不是当年一呼百应的后宫之主了,也只得凄凄然打消了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