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武夫,日常全都成了正将司打卡上下班的闲人。
基层军士非战时不补充兵甲,不配发粮草。骑兵部队,实行骑士、战马分管制度,战马平时养在沙苑监、飞龙院。
小舅子何楚玉为朱雀春明两街使、皇城使,作为京师治安官。
这还不够,难道要一口气将内外现存的不合适的地方全处理得干干净净?凭什么,凭主角接手的烂摊子烂到极致?凭主角穿越一年不到?以上这些内容,我只是不喜欢在书里大书特书,但是都写了。读者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回头在评论区恼怒:“主角无能,恶心人。”
这我能说什么?
至于其他政策,开各种制举,选拔文、武、农各种人才。平虎患,停青苗钱,尽量控制用兵规模,减轻农民负担。授田,贷记种子、农具、口粮、牲畜,安顿流氓,减轻农民负担,屯田积粮。收隐户,整治豪强。......调和藩镇矛盾,援助李克用,联合河中等藩镇,打造抗汴统一战线……还是那句话,我只是不喜欢在书中大书特书。
至于许多朋友的献策,一天一百个政策,我都能让主角想出来。但谁来执行,有没有执行的空间。执行的篇幅我要不要写,写多少,会不会影响主次。其次,现在主角的任务也不是搞各种政策。生存,才是第一要务。别看主角现在搞得有声有色,只需一次藩镇入长安,就能让他爬不起来。
最后,你们骂书,骂主角,我都无所谓。不要对着我来,你对着我狂吠,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骂回去。素不相识,你我非亲非故又毫无关系,我为什么要让着你呢。
第三个问题,军队战斗力。
许多读者喜欢给某一支军队贴上标签——能打、不能打,拿抽象笼统概念去套一个个具体的人,这是多么糊涂。无论是古代现代,国内国外,军队的战斗力都是起伏不定的。
影响军队战斗力的因素很多——后勤得力否、衣食充足否、训练充足否、纪律严明否、赏赐充足否、装备精良否、作战环境怎么样、主帅水平怎么样、临战的指挥布置是否对部下军队扬长避短、军士思想怎么样,等等。这是宏观层面。
微观层管,士兵的武艺怎么样?不听话的刺头多不多?与将帅军官有没有仇?阵列怎么样,刀、槊、弓配备合理否,发的甲胄穿没穿,害不害怕敌军?天气热不热,中暑的多不多。天气冷不冷,被冻坏的多不多。军中是否有喜欢嫖妓被染上性病,掏空身体的士兵?占比几何?
等等,因素非常多,都会无形影响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当然,对于李克用、李罕之、孙儒、秦彦、毕师铎、秦宗权这些人来说,他们的军队不能用这些常理衡量。谁也无法预测他们军队的战斗力,包括他们这些当事人,大概也不清楚自己军队的战斗力到底怎么样。也许昨天还以一敌十,锐不可当,明天就被一群拿锄头的农夫打败了。
战争很复杂,没有战斗力强就一定能赢的说法,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也没有赏赐丰厚、训练充足、装备精良、经验充足云云,军队就一定能打的说法。按这个理论,神策军最能打。河北藩镇的军队最能打,将门林立,基层武夫世代从军,从小就在锻炼杀人技艺。但是和朱温作战,被一群脱胎于农民的汴军暴打。和李克用作战,被一群穷鬼杂胡骑脸输出。但他们也不是一直输,成德藩镇就有好几次痛扁李克用,杀得沙陀人丢盔卸甲。
总之,赏赐丰厚、训练充足、装备精良、经验充足这些是军队具有战斗力的充分条件,而非决定因素。人就是人,社会性的生物,无法像机器那样恒定输出。世界上没有常胜军,没有无敌之师,也没有常败军。
第四个问题,主角的财政。
目前,主角的收入由四个部分组成=京兆尹、左冯翎、右扶风三直属府的地税、户税、盐铁酒专卖、青苗钱+藩镇上供+国外入贡+突然收入。
三辅之地,仅仅京兆尹下辖,就有20多个县。左冯翎、右扶风加起来,也是20多个。主角直接统治的,就是40多个县。按照一州五县的最低标准来计算,足足八个州。放眼天下,也是仅次于河东、宣武、淄青、幽州的大镇。
而且关内还是人口稠密之地——这里很多人有误解,认为黄巢之乱后,关中人死得差不多了。是死了很多,但没全死。山里藏了很多人,黄巢之乱平息后,长安人口也在逐渐恢复。但历史上这个时期三辅到底有多少人口,作者没考证到。大概也是战乱原因,当时的政权无法统计人口。但是可以通过几件事来推测——昭宗播越石门逃难的时候,跟着他逃走的仕民,史料记载是数十万。注意,这是昭宗逃走的当天,就有数十万人跟着他跑路。所以三辅有多少人口,大家可以估一下,有理有据的估。
基层军士非战时不补充兵甲,不配发粮草。骑兵部队,实行骑士、战马分管制度,战马平时养在沙苑监、飞龙院。
小舅子何楚玉为朱雀春明两街使、皇城使,作为京师治安官。
这还不够,难道要一口气将内外现存的不合适的地方全处理得干干净净?凭什么,凭主角接手的烂摊子烂到极致?凭主角穿越一年不到?以上这些内容,我只是不喜欢在书里大书特书,但是都写了。读者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回头在评论区恼怒:“主角无能,恶心人。”
这我能说什么?
至于其他政策,开各种制举,选拔文、武、农各种人才。平虎患,停青苗钱,尽量控制用兵规模,减轻农民负担。授田,贷记种子、农具、口粮、牲畜,安顿流氓,减轻农民负担,屯田积粮。收隐户,整治豪强。......调和藩镇矛盾,援助李克用,联合河中等藩镇,打造抗汴统一战线……还是那句话,我只是不喜欢在书中大书特书。
至于许多朋友的献策,一天一百个政策,我都能让主角想出来。但谁来执行,有没有执行的空间。执行的篇幅我要不要写,写多少,会不会影响主次。其次,现在主角的任务也不是搞各种政策。生存,才是第一要务。别看主角现在搞得有声有色,只需一次藩镇入长安,就能让他爬不起来。
最后,你们骂书,骂主角,我都无所谓。不要对着我来,你对着我狂吠,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骂回去。素不相识,你我非亲非故又毫无关系,我为什么要让着你呢。
第三个问题,军队战斗力。
许多读者喜欢给某一支军队贴上标签——能打、不能打,拿抽象笼统概念去套一个个具体的人,这是多么糊涂。无论是古代现代,国内国外,军队的战斗力都是起伏不定的。
影响军队战斗力的因素很多——后勤得力否、衣食充足否、训练充足否、纪律严明否、赏赐充足否、装备精良否、作战环境怎么样、主帅水平怎么样、临战的指挥布置是否对部下军队扬长避短、军士思想怎么样,等等。这是宏观层面。
微观层管,士兵的武艺怎么样?不听话的刺头多不多?与将帅军官有没有仇?阵列怎么样,刀、槊、弓配备合理否,发的甲胄穿没穿,害不害怕敌军?天气热不热,中暑的多不多。天气冷不冷,被冻坏的多不多。军中是否有喜欢嫖妓被染上性病,掏空身体的士兵?占比几何?
等等,因素非常多,都会无形影响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当然,对于李克用、李罕之、孙儒、秦彦、毕师铎、秦宗权这些人来说,他们的军队不能用这些常理衡量。谁也无法预测他们军队的战斗力,包括他们这些当事人,大概也不清楚自己军队的战斗力到底怎么样。也许昨天还以一敌十,锐不可当,明天就被一群拿锄头的农夫打败了。
战争很复杂,没有战斗力强就一定能赢的说法,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也没有赏赐丰厚、训练充足、装备精良、经验充足云云,军队就一定能打的说法。按这个理论,神策军最能打。河北藩镇的军队最能打,将门林立,基层武夫世代从军,从小就在锻炼杀人技艺。但是和朱温作战,被一群脱胎于农民的汴军暴打。和李克用作战,被一群穷鬼杂胡骑脸输出。但他们也不是一直输,成德藩镇就有好几次痛扁李克用,杀得沙陀人丢盔卸甲。
总之,赏赐丰厚、训练充足、装备精良、经验充足这些是军队具有战斗力的充分条件,而非决定因素。人就是人,社会性的生物,无法像机器那样恒定输出。世界上没有常胜军,没有无敌之师,也没有常败军。
第四个问题,主角的财政。
目前,主角的收入由四个部分组成=京兆尹、左冯翎、右扶风三直属府的地税、户税、盐铁酒专卖、青苗钱+藩镇上供+国外入贡+突然收入。
三辅之地,仅仅京兆尹下辖,就有20多个县。左冯翎、右扶风加起来,也是20多个。主角直接统治的,就是40多个县。按照一州五县的最低标准来计算,足足八个州。放眼天下,也是仅次于河东、宣武、淄青、幽州的大镇。
而且关内还是人口稠密之地——这里很多人有误解,认为黄巢之乱后,关中人死得差不多了。是死了很多,但没全死。山里藏了很多人,黄巢之乱平息后,长安人口也在逐渐恢复。但历史上这个时期三辅到底有多少人口,作者没考证到。大概也是战乱原因,当时的政权无法统计人口。但是可以通过几件事来推测——昭宗播越石门逃难的时候,跟着他逃走的仕民,史料记载是数十万。注意,这是昭宗逃走的当天,就有数十万人跟着他跑路。所以三辅有多少人口,大家可以估一下,有理有据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