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青花吗?”

    我赞许:

    “有一部分是青花。”

    RB朋友高兴地指着瓶颈的“金丝铁线”的网纹:

    “哥窑。伟大的哥窑”。

    我鼓励:

    “有一部分是哥窑。”

    英国专家操作伦敦腔:

    “是油画。”

    她指着瓶正中开镜里的人物。

    我说不是油画是珐琅彩。

    这些外国朋友,都是在中国工作了很多年的专家,等他们把那点有限的关于中国瓷的知识给贡献完后,我开始主持了:

    “刚才大家回答得非常好,说明对中国瓷有了很深刻了解,非常好,这个瓶子叫贯耳瓶”。

    然后我小声对赫本说,就照中文的音翻译,如果非要找一个对称的词,就说是清代至尊皇家大花瓶。不是插花用的,是摆设,是礼仪性的装饰品。

    “朋友们,为什么把它放在展览的NO1位置上?因为,它体现了中国瓷器所有的名窑品种,有十种之多,也就说,它被反复烧制过至少十次以上,它是中国瓷器的一本教课书,世界只有这一件。当然真品收藏在故宫,这是唯一复制成功的一件,也很珍贵,作为开篇的提纲性作品,后面的都是藏品。”

    我这么一说,大伙把照相机都给拿出来,并且不断有人与它合影,没有带相机的,也拿着手机当相机。

    生姜还是老的辣,在布展中,我与王秘书长发生了严重的分岐,我要求按藏品产生的时间来布展,这样有利我的讲解,而他却说,小刘,那样太浪费你的才华,虽说咱们在一起的时间比不上你与股票在一起的时间长,但我老王这双眼看东西还是不会看走眼:你是那种越有挑战性,越能发挥得好的那类人,通常人们会认为这类人是傻瓜,其实傻瓜与天才的距离,只有一步,如果你发挥得好,那就是天才。所以,我布展,你讲解,就不能是按顺序来,而是按照天才的思维来。这第一件物品,一出现,就要能把大家的眼球吸引死了,也就是说,让你第一眼就有了主持人的激情,有了及格的分数,再往下走,就是加分,不断地加分。

    只能说老王是布展的天才,我找到了离天才只有半步路远的感觉。

    工作人员给我递了一瓶水,我把它让给了赫本,她已经紧张得手掌手心都渗出了汗,我不失时机地给她递了一包纸巾。

    参观完主厅,来到了跨院,院中摆放着当时从园明圆移过来的奇峰异石,这也让老外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