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两人在这里不得不罢手休战,因为如虚影一般是无法接触到彼此的,他们两人共同俯览了张三丰的一生。

    也在这位千古未有大宗师的人生体验当中,各自感悟到了“太极”之理。

    完抛开时代背景,是无法真正解读一个历史人物的,比如王重阳一生抗金,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最强武者,道家第一修士,然而却盛年而死,正常来说这是不合理的,他那些不成器的徒弟一个个都比他活的时间更长。

    然而结合王重阳修炼的先天气功与他一生抗金的历史背景,整个人物就前后贯通了,先天气功至阳至刚,在战场上冲杀固然无往不利,然而反冲自损也大,以一人之力逆改天命,要横拦时代变化,哪怕是道家第一修士,也一样要精血心意耗竭,油尽灯枯。

    相比之下,张三丰更惨,王重阳好歹出身富裕家庭,自幼习武,年轻时还考上过武举人,其后仗剑行天下,一生纵横,开局就比张三丰强出几倍。

    张三丰开局是佛宗的道门天才,没被第一时间弄死,真的是初始幸运值足够高,而后迎战比金国女真更凶残的蒙元铁骑,大半段人生都在被围剿、被追杀当中度过。

    年轻时碰到一个喜欢倒骑驴,眼神灵动的妹子,喜欢人家也不敢说,一是身份地位甚至武功都远远不如,怕给不了人家幸福,二是时局动荡,天下沉沦,大丈夫当提三尺剑纵横天下、横扫群魔。

    本来想着武功有成,击溃蒙元之后,再功成名就的去追求她,然而谁能想到,这一再,就是一世一生,张三丰百年老处男,一百多岁了,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还一柱擎天,利刃空挂。

    当然,这对于当事人来说很惨,但对于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来说,这点小事并不重要。

    面对蒙元,如果张三丰走上王重阳的老路,他的人生命运恐怕也是王重阳的复制,一生抗战,一生艰险,最后刚极而折,功散人亡,虽然壮烈,但于时局并无益。

    在得到“崖山投海”的消息之后,张三丰在武当山上注视一晚星夜,然后他选择接受了自己的无力,一身武功/哲学中的刚柔之辨,也在这一刻真正完成了。

    任何学问,修到最后期,都难逃哲学思辨,太极之道也是如此。

    何为太极?

    不断的辩证,不断的接纳总结,不断的包容,承认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做出修正。相对而言,更加客观,更加理性。

    但,张三丰的大都之行又同真教长春子丘处机的草原之行根脚不同,丘处机是看自己敬为天人的师尊,一生搏命,最终落得身死道消,而后他是真怂了,察觉蒙元兴起之势无可改易之后,七十高龄奔赴万里去向成吉思汗传道,教授人家保养身体的秘法,换得庇佑万民的权力。

    这也是柔,但却是纯粹的柔,而不是太极之道,柔中带刚。

    张三丰前往大都,教授忽必烈长生拳术,同时引导其西征,这是借势用力,顺水推舟。

    我打不过你,虽然这个事实让我很难接受,但我承认这个客观事实。

    但,我也不觉得你能打下天底下每一寸土地,蒙元铁骑纵横无敌,但人口稀少根基不牢,虽然成功打下中原,但中原绝大部分还是我汉家血裔。

    张三丰这个时候引导忽必烈去西征,一方面是不希望蒙古人停下来,稳固统治基础,组建统治秩序。另一方面,研究太极之变一辈子的老头,他心底里未尝没有借势用力之后,取而代之的心思。